关中平原数百里,原本是陕西产粮最多的地方。?s/s¨x¢i~a,o^s/h·u!o\._c′o~m¢
但今年,整个关中平原种出来的粮食收成,不及以往的十分之一。不是百姓不努力,实在是陕西从三月以后,就没有下过一滴雨,土地豁开的口子比婴儿的手臂还要粗,一开始还有百姓不断去河道挑水,想要挽救这些粮食。但很快他们就发现,都是徒劳,人的力量,又如何能与天斗?他们带回来的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根本等不到秋收,那些麦子还没有结出麦穗,就已经因为无法汲取水分,变得枯黄。所以根本不用等到秋收,绝望就已经在整个关中平原上蔓延,甚至不只是关中平原,四面八方,都是如此!谁都知道今年必定是个灾年,从未有过的灾年!陕西必定会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难。当然,如果陕西只是经历一年这样的场景,掠至明年春自定这样的情况,或许有可能真的会出现,唯一付出的代价,就是六百万百姓,可能会死一半以上。但事实上,陕西的旱灾,不只是崇祯元年,而是持续了数年之久。从确定地里面的粮食无救之后,有些脑子活泛的,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灾荒做准备。偷盗、抢劫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日比一日高!女人小孩已经不敢出门,他们躲藏在家中,担忧着有一日,会有人冲入家中,将他们给掳走。陕西已经有乱世之相,人心下沉。强者为了活下去,收敛了自已的良知,亮出了獠牙;而弱者为了活下去,也收敛了自已的良知,开始为自已披上一层薄薄的盔甲。李自成可以冷眼旁观这一切,因为他已经是驿站的一员。朝廷很穷,没发钱,但禄米是有的,所以他可以活下去,更何况他如今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更是不担忧。但很快他得知,同村的张大爷,小时候对他有一饭之恩的张大爷,饿死了。张大爷很老了,四十多岁,已经佝偻,儿子早就死在了和鞑子的战斗中,孤身一人。他试图和乡绅借粮,但乡绅直接将他拒之门外。所以他饿死了,李自成找了张草席包裹着张大爷,找了一处荒地挖了个坑埋了。过了几日,李自成又得到消息,张大爷的尸体消失了。李自成无奈叹息,他明白,这是被人挖出来吃了。白来的肉,不吃白不吃,即便因为年老体衰,肉柴、伤牙、没油水,但为了活下去,他们没有办法。李自成心中难免生出一些兔死狐悲之感,怎么大明变成这个样子了啊?很快,关中平原的大家族们,开始放粮,潼关杨家、眉县张家、白河黄家、汉阴沈家等等。或许是因为善良,也有可能是害怕,他们害怕饿急了的百姓会冲破他们的府门,将他们也给吃了。他们施的粥不比水浑浊多少。能吃上的人,也很少很少。山陕的大商人,开始屯粮,逼迫百姓卖儿鬻女购买粮食。并没有人阻止这一切,朝廷无力阻止,三边总督杨鹤表面上节制三地兵马,但实际谁都指挥不动,什么事情都要和其他巡抚商量着办。 陕西巡抚本就是个废物,后来干脆就被撸了,新任巡抚还没来。但在李自成的眼里,这个巡抚换谁来做都没用。所以他从来没有任何期待。慢慢的,开始有人在本地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机会,只能拖家带口,开始流亡,这样的人,被称为流民。这样的流动,一样吃不饱饭,于是乎他们聚集起来,打算用刀兵为自已谋求一条生路。他们正式变成了造反者。李自成知晓他们最厉害的,是神一魁、王左挂、王嘉胤。除此之外,整个陕西大大小小的势力也极多,比如什么过天星、独头虎、红狼等等。整个陕西,加上陕西行都司,到处都是这样大大小小的势力,他们对陕西的统治秩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已经有八个县令,三个知府被杀。知晓事情不可善了之后,他们开始流窜,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李自成暗自叹息,也不知道等这一次灾难过后,陕西还会剩下多少人?一半?还是比一半还少?没有人知道,也没有谁能真正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他有一份皇粮吃,已经算是无比幸运了,得过且过吧,如果实在过不下去,他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样了,造反。这样的想法,持续到了八月。八月中旬,因为身在驿站系统,李自成得到了一个他以往从来没有想过的消息。新任陕西布政使周廷儒周大人,骠骑将军秦良玉,押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