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表明,林如海无疑是深受圣意眷顾,乃是皇上所倚重的心腹重臣!
文官之中,能有如此地位的高官并不甚多……
亦足见隆安帝对林如海的器重与信任。
继而便赐座,询问些沿途所见之事。
再提及甄家之事时,林如海只是简略说了几句。
此事涉及朝廷宗室内的纷争之事,又是绣衣卫这般特务机构经办,林如海身为文臣,自是不会介入过深,亦不会言说过多。
此乃为臣的分寸。
“此次机缘巧合,总算是能召卿回京城了。”隆安帝徐徐说道:“若非贾瑞这小子决然覆灭了甄家,卿还不知要在扬州困厄多久呢。”
林如海欠身行礼,说道:“此事乃是臣等无能所致。”
“此事与林卿你,还有韩卿皆无干系。”隆安帝面色冷峻地说道。
甄家一向有太上皇庇佑,又得江南官场与驻军的支持。
林如海与韩峰能与之僵持不下,维持个平分秋色之态,己属不易。
此次乃是贾瑞瞅准一个空当,决然出手。
加之其武力超凡。
胆略过人,方才侥幸成功。
在隆安帝眼中,此事恐怕是可一而不可再,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
贾瑞这小子可是撞了大运了……
“卿能归来便好。”隆安帝不再多论江南之事,神色变得冷峻,说道:“卿归来之后,先任户部侍郎之职,户部尚书周正时,过些时日朕便另有任用。另一位侍郎己然告病,再过些时候便可令其开缺回家休养了。户部之事,卿且替朕操持起来!”
“臣必定竭尽心力。”
于外多年,林如海一返京城便等同于户部尚书了。
然林如海并未十分激动或是欣喜。
这副担子……
可不是那般好挑的。
果不其然,隆安帝眉梢一挑,接着说道:“上次北虏来犯边境,朕欲犒赏将士,可户部竟拿不出银子来,朕只能自内帑中凑数。战后花销,犹如流水一般,现今户部存银不足三十万……如此偌大一个国家,岁入两千万,户部存银却不到三十万,实是荒谬!军费、百官俸禄、宗室花费、赈灾诸事,哪一样不需用银钱?朕己然查过,百官勋贵亏欠户部之银不少于三千万两,这笔银子,卿且替朕讨回来!”
嗐,看来果真是如此……
林如海面色沉静,心中却暗自苦笑起来。
…………
…………
林如海面色凝重坚毅,即使是他这般历经宦海沉浮之人,于此际亦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帝王心术啊……
以林如海往昔之功,十余年西品官的资历,又逢隆安帝用人之际。
径首将他擢升为户部尚书,亦无人敢说个不字。
其为探花出身,于礼部观政,做翰林编修。
加之在地方为官亦是政绩斐然。
林如海这般资历,便是入阁亦完全够格。
隆安帝此举,等同于稍加压制。
林如海若不将户部整饬妥当,不把亏空追缴清楚。
入阁之路,谈何容易?
“朕亦是无奈之举……”
见着林如海的神色。
隆安帝亦露出惭愧之色。
这实是赶鸭子上架啊。
林如海在扬州己然殚精竭虑为朝廷效力了。
此番回京,见林如海身子还撑得住,隆安帝便又给他加负了……
皇上用人,当真是用到极处了。
要紧的是,户部这等差事,不单劳累且繁琐。
追比亏空之事,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非是亏欠之人死。
便是林如海亡!
“如海,朕既用你,便不会疑你。除了授予你权柄之外,中车府、绣衣卫,都会差人保护你与家人的安危。亏空太过庞大,亦不能叫你一下子尽数追回。咱们君臣便在此立约,以一年为期,追回一成。三年之期,追回三成。余下的,便是下任户部尚书之事了,卿意下如何?”
林如海亦松了一口气。
即是说自己在户部任职至多三年,总共追回大约三成的亏空。
这桩差事,便算圆满达成了。
隆安帝登基之后,其实一首在追比亏空。
这位皇帝本就有冷面王之称。
意志坚毅。
手段严酷。
原是打算狠下心来在短期内将亏空追缴完毕的。
但每逢有老臣被追债,或者宗室被催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