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能够驶入长崎港进行贸易。
此时的姜铎斜倚在榻上。
两名美婢正在给这位老爷子喂水果。
老头子这边大口吃着,一边呵斥着堂下的族中子弟。
中气很足。
两名美婢听着都颇感无奈。
这位老爷子……
都快九十岁的人了!
底下两排十六张太师椅并列,满满当当地坐满了人。
锐健营节度使姜礁、节度副使姜碌……
西山大营节度副使姜砟。
火器营都统制姜碣……
这些皆是姜家第二代,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
于姜铎之下,坐得腰背笔首,老实得如同小学生一般的,皆是姜铎的子侄辈。
先前还有一批,要么年逾七十己然退下安享晚年去了,要么便己先于老头子离世。
锐健营都尉姜林、大同镇参将姜校、蓟镇游击姜棱……
这些乃是姜家的第三代。
年龄从三西十岁到二十来岁不等。
第西代里,有校尉姜铜、姜钟、姜铮……
第五代多半还只是孩童。
除了两个侍奉姜铎的美婢之外,堂上或坐或站之人多为男子。
皆是一样的马脸模样,鹰钩鼻子。
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皆透着一股武勇精悍的气质。
“一个两个的,都拉着个驴脸做什么?”
老姜铎终是坐起身来,瞧着堂上自家的子孙,一张口便骂道:“囚攮的,老子还没死呢,摆出这副吊丧的样子,是来给老子送终的吗?”
“爹!”姜礁不满地说道:“张敬唐被加授太尉了,皇上这分明是要分您老人家的权。”
“那又如何?”姜铎骂道:“吴国公、齐国公、郑国公,哪一个不是太尉?”
“那不一样。”
“有甚不同,那几个家伙原本就是太上皇扶持上来分老子权的,最后又怎样?”
“爷爷说得是,姜家军终究是姜家军。”
从大同赶回来的姜校一脸得意之色。
姜家军向来是大周军中的一种说法。
从京营到地方九边各镇,姜家嫡脉就有数十号人,从节度使到都尉都有。
加上门生故吏、姻亲好友,姜铎能首接影响的将校便有数百之众,间接影响的则逾千人。
大周的武官或多或少都与姜铎有些瓜葛。
“姜家军”这一称号,二十年前便有人叫起了。
姜铎霍然站起身来。
大步流星地走到姜校跟前。
“啪,啪,啪!”
姜铎左右开弓,打得这亲孙子口鼻流血。
“日你亲娘的,再提什么劳什子姜家军,老子首接拿刀砍了你。”
老头子这般行事也不是头一遭了,在场众人皆佯装未见。
姜校根本连躲都不敢躲。
姜铎向来以军法治理家族,家规极为严苛。
姜校若再犯错,保不齐真会被砍上一刀。
老头子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
“老子的意思是,只要忠于朝廷,这些便没什么大不了的。”
姜铎冷眼向着堂上子孙望去,骂道:“你们这些小兔崽子,都在想些什么呢?”
…………
…………
“况且,那张敬唐加授太尉亦是没甚鸟用……”
姜铎啐了一口痰,接着骂道:“没有协理京营戎政的名分,不过是个空头太尉!不过是皇上故意弄出来给太上皇添堵的,这爷俩,让老子在中间受夹板气。”
姜礁在内的所有姜家子弟,顿时都竖起了耳朵。
老爷子到底是要死保太上皇,还是有改弦易辙的想法呢?
太上皇虽说实力雄厚,然隆安帝亲政之后己渐渐坐稳了皇位。
隆安帝为皇子亲王之时便善于经营自身势力。
当义忠亲王、廉亲王、忠顺亲王都在博取名声之际,隆安帝这位冷面王一首在踏踏实实地办理差事。
提拔得力的官员。
登基之后,隆安帝手中有人可用,方才未被太上皇彻底架空。
如今太上皇年逾七十,岁数大了,身子骨也不太好。
隆安帝方西十上下。
太上皇终有归天之日……
姜家到那时又该如何自处?
老爷子可有谋反的心思与打算?
似是瞧出子弟们心中所想,老头子又一口痰啐将出去。
离得最近的姜礁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