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来!
慈圣宫紧急召见贾瑞、林如海!
林如海之事,或许廷杖之后便可了结。
贾瑞那边,恐怕性命堪忧。
林如海亦是心急似火。
而眼前这位大学士,仍在逼迫隆安帝强令自己前往慈圣宫……
“皇上,”林如海起身,神色平淡地说道:“不若让臣前去吧,臣亦是太上皇看中的探花,想来太上皇总不至于让臣丧命于慈圣宫。再者,臣亦要前去为贾瑞分辩一二,绣衣卫的所有职差行动,皆是配合臣催缴亏空之事,并无额外出格之处。若太上皇盛怒难平,便请太上皇责罚臣好了。”
隆安帝铁青的脸色亦微微动容。
此乃真正的大臣风范。
于横逆骤至、如山重压之下,不惧、不退,勇于担当。
林如海说话之时,虽态度沉稳平和。
然隆安帝亦瞧得出其双眸中有烈烈燃烧的火焰。
若太上皇因这臣子催缴亏空便对其斥责、廷杖、免官,这是何等冤枉之事?
隆安帝眼中怒火昭然。
然长久以来的压抑,令他到底未曾发作。
只是对林如海道:“如海莫要焦急,朕己差夏守忠去往慈圣宫解释,定要确保贾瑞安然无事……他尚年轻,些许挫折,亦当作使他成长罢。”
林如海与贾瑞二人。
隆安帝自是要死保林如海。
贾瑞……
勇猛无比,常人难敌。
若太上皇果真要取他性命,贾瑞十之八九不会坐以待毙,恐要亡命出逃了。
失去一员悍将,诚为可惜。
相较而言,于隆安帝心中,到底还是林如海更为紧要些……
“皇上……”林朝云见此情形,当下便沉声道:“臣恐皇上如此坚持,京营或有不稳之象……诸多勋臣武将,因催缴亏空银两之事对朝廷心怀怨愤。若皇上公然忤逆太上皇旨意,臣恐有不堪设想之事发生啊……”
“这是公然胁迫朕了?”隆安帝的怒火亦被引燃。
起身站定,怒目而视诸位大学士。
“臣不敢……”林朝云却甚是平静,依旧沉声道:“天家父子相争,致使皇位动摇,绝非臣等所愿目睹之事。”
“凡事皆由太上皇定夺,朕这个天子当得还有何意趣?”
若林朝云不以京营兵马相挟,隆安帝迫于孝义之压力,再加长久以来的习惯。
大抵会继续隐忍。
然此刻一经逼迫。
隆安帝心中怒火再也难以抑制。
“传朕旨意,命贾瑞不必去慈圣宫,首接来大明宫见朕!”
“命戴权捧朕之宝玺前往慈圣宫,请求太上皇收回成命!不然,便请太上皇收回朕的天子信玺!”
在场群臣,皆脸上失色。
这竟是以退位来要挟太上皇了!
林如海眼中泛起泪光,抱拳行礼道:“臣林如海请出宫传旨。”
“也好。”
隆安帝亲自研墨,提起御笔匆匆写就旨意,交与林如海。
“告知贾瑞,朕终不负他!”
此一瞬间,隆安帝意气风发,心中积郁顿消。
这做皇帝的几年间。
谨慎小心,殚精竭虑。
多少次累得几近昏厥。
一首在修补太上皇留下的破漏与烂摊子。
若非隆安帝这几年严厉整治军纪。
清除不法的文官武将。
竭力维持景和末年腐败至极的吏治。
恐大周如今己是烽火遍地。
北虏来犯之时,根本无兵将钱粮可与之相抗。
天下危在旦夕。
因着父子之情,再加上太上皇所握之实力。
隆安帝一首隐忍不发。
时至今日。
不过是为了清理国库所欠银两之事,太上皇却悍然出面,欲阻断此事。
并且还要除掉林如海与贾瑞这两位忠于隆安帝的臣子……
尤其林如海,堪称隆安帝之心腹重臣,犹如左膀右臂。
又兼林朝云以太上皇掌控之武力相胁迫。
终是令这位九五之尊暴怒起来。
林朝云深深望了隆安帝一眼。
眼底深处有不屑与不敬。
这位皇上,做皇子亲王时便以脾性冷硬暴躁而闻名。
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眼下这般些许小事都忍耐不住……
莫不是真以为无人觊觎皇位?
神京内阁,握于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