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王子腾。
现任兵部尚书。
大周军制,殿前司的太尉负责日常的军事管理与训练事务。
兵部则掌管装备、俸禄。
武官勋阶的晋升,除非有特别旨意,否则亦是兵部的职责。
同时,兵部还负责奉命出征、调度兵马、配置将领、统筹战事等战略层面的指挥事宜。
唯有到了战场上,太尉与节度使或者总兵官们,才负责战场上的具体指挥事务。
但兵部还能够派出监军,负责粮饷的运转以及日常的考评事务。
若疑将领有二心,监军便可对将领施行抓捕之举。
文官监军于战时权力颇大,于日常管理之权更盛。
此亦是国家长治久安之后的必然之象。
即便大周口口声声宣称文武并重。
实则文官之权愈发增大。
文武并重之一大特色便是,文官随时可转任节度使之类的高阶武官。
只是愿意转任者为数不多。
而武官亦能转任文职。
武官自是颇为乐意,只是有此转职机会之人并不多。
王子腾此番,可谓踌躇满志。
“老爷,进城之后去往何处?”
“你且去宫门递牌子请求觐见,不过宫门即将关闭,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王子腾眼中有异样之色闪烁,沉声道:“我前往贾府,去见见我那两位妹子,问一问贾瑞与王礼他们起冲突之事。”
“是,老爷。”
外官归京,首要之事便是前往宫门递牌子求见。
从一品大员至七品县官,皆为如此。
只是接见州县级别的官员时,皇帝通常是一个班次召见五六个人,说几句勉励之言便让他们退下了。
像王子腾这般身份的高官,估计最少得腾出半个时辰来接见,今夜想必是见不着了。
因记挂着贾家之事,王子腾连家也不回了,径首朝着贾府疾驰而去。
百余骑接连不断地进城之后,便跟随着王子腾朝着贾府飞奔而去。
…………
…………
“万事皆应以大局为重。”
尹后端坐在皇后的宝座之上。
年约二十五六岁、长相端庄秀丽的贾元春恭恭敬敬地坐在下首,脸上未有丝毫异状。
自从元春封妃之后,隆安帝待她一切如旧,见面次数未曾增加,更莫说召其侍寝了。
倒是尹后对元春的态度要好上许多。
无事之时便唤元春到皇后宫中协助料理宫务。
闻得王夫人又入佛堂礼佛去了,贾家此次入宫之人的名单里便少了王夫人。
想必上一回入宫之时,王夫人对贾瑞定无善言。
尹后面色安然,语气却甚是郑重地说道:“贾瑞,乃是皇上欲重用的良臣,亦是你们贾家现今的顶梁柱。贤德妃你身处宫中,贾瑞置身于外,你们倘若起了争端,只会让亲人痛心,仇人快意。你们家那位老太太终究还是明理之人,你母亲犯了过错,以礼佛之举消弭罪过,此乃世家大族常见的做法,你可莫要想岔了。”
元春行了一福礼,方才答道:“臣妾万万不敢以后宫之身干涉外事,更莫说与亲族内的兄弟意气用事而起争执。冠军侯身为族长,对族人的任何处分皆是族长出于公心的裁断,臣妾断然不敢有丝毫质疑之处。绝然不会因身份有所转变,便滋生出别样心思,致使皇上与皇后为难……”
元春态度甚是诚恳。
言辞亦极为条理分明。
尹后于是也放下心来,含笑道:“你们一家人和和美美自是再好不过,皇上己有旨意,各后妃之家的亲族,每月逢二、六日可入后宫相见,日后你与家人见面的日子还长着呢。”
元春抿唇浅笑,应和着尹后。
…………
…………
“宁荣街到了……”
王子腾心中亦颇多感慨。
并非是因看到这巨大的牌坊。
或是宁国府、荣国府。
感慨之由乃是自己离京尚不足一年。
当初离京之时,原以为三五年内是回不来了。
岂料世事难料。
贾瑞横空出世。
张敬唐立下战功,其地位不在王子腾之下。
开国一脉又多了贾瑞这一选择。
为求制衡之态,圣上故而召王子腾归京。
“嗯?”
行至荣国府前,王子腾遽然勒住马缰。
自宁国府至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