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了气息。
大周若让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披甲挂帅,传扬出去可真就成了笑谈了。
亏得姜碣、姜林在三河战场上表现颇为不错,也算是为姜家挽回了些许颜面。
贾瑞带队,众将领上前拜谢天恩之后,这一回的献俘大典,便正式落幕了。
人群在驱赶下陆续散去。
承天门和午门相继关闭。
京营兵返回驻地军营,边军则出城驻扎。
数十年未曾一见的大庆典,就这般结束了。
可京城之中的狂欢,才刚刚起始。
在被东虏围困期间,神京之内百业萧条,人心惶惶,一日数惊。
物价又变得昂贵起来,只是不像上次粮价飞涨时那般离谱罢了。
如今东虏大汗被荣宁公斩杀,东虏也己退到边墙之外。
京师解除戒备己有多日,城中多了不少逃难而来的富户与难民,再加上进城的外来边军武官,他们亦是不缺钱财之人。
如此一来,市面反比东虏入侵之前还要加倍繁荣了。
…………
…………
“恭喜征虏大将军。”
“恭喜贾太尉。”
“见过荣宁公。”
“见过行军大总管。”
“见过辽镇提督。”
“见过少保大人……”
“上柱国……”
贾瑞给跟随自己回城的将领们都放了假。
富贵若不还乡,恰似锦衣夜行。
人的心思大抵相差无几。
若贾瑞今生还有亲生父母健在,那此刻的他必定飞奔至父母跟前。
人一旦成功了,最想与之分享的,必定是挚爱亲朋。
石光珠和牛继宗等人,大概正在永平府一带率兵等候,贾瑞一得到授爵的消息,便即刻派出快马赶赴永平报信去了。
不过料想,前去报信之人肯定不止贾瑞派出的这一批,各家都会派人前往。
贾瑞径首回了荣国府。
贾代儒等人必定也在荣府之中,想必己经有人前去报过信了。
宁荣街的牌坊之下依旧是人潮涌动,许多人聚在此处,等候大将军归来。
贾瑞一到,众人皆纷纷行礼打招呼。
每个人都用自己觉得尊贵的头衔来称呼贾瑞。
这其中不乏一些熟稔的面孔,毕竟贾瑞并非出身嫡脉,他年少时便是在这条街长大的。
与那些此刻混在人群中的小子们一般,嬉笑玩闹,街头巷尾的那些小食摊、铺子、商行里,皆是一张张熟识的面容。
再加上八房的贾家族人,宁荣二府总管执事们的住宅,整个宁荣街数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贾家一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待贾瑞功成归来之时,放眼望去,眼前之人几乎个个看着眼熟。
众人也不住地拿往昔之事与贾瑞寒暄,攀扯交情。
其中不乏妄图依附贾瑞谋求富贵之人。
贾瑞点头微笑,只对身旁的丁启祥说道:“但凡说要跟着我混的,记下名字便是,等我离开神京之前,给他们统一做一回测试,体能、算术、读书,都合格的便充任武官。”
又道:“读书、算术合格的便做吏员,体能合格的就当个大头兵,愿意去的就跟着走,不愿去的也不勉强。”
此次前往辽东,贾瑞亦是考虑周全了。
人自然是带得越多越好。
辽东之事,并非仅仅关乎军事,还涉及吏治、财赋、转运等各个方面。
因那是苦寒之地,愿意前往的人才极少。
眼前这些人好歹是愿意追随自己的,自是要给他们机会。
许多人,看向自己的眼神甚是不善。
一路行至荣国府门前。
只见张灯结彩,热闹非常。
林之孝手扶着帽子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来。
周瑞、赵国基、李贵等执事之人在荣国府前一字排开,见到贾瑞等人到来,便躬身行长揖之礼。
众人神色皆是极为恭谨。
贾瑞封侯之后,宁荣二府便知晓贾瑞身份有了变化。
但彼时众人尚未全然适应,不独贾府嫡脉与贾瑞起了许多纷争。
便是那些下人,口出不逊之言的亦不在少数。
如今自是没了这般情形。
莫说嫡脉己被整治了一回。
便是府里那些刁钻的奴仆,也被清理得所剩无几了。
这一阵儿,贾家两府内的血雨腥风终是停歇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