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若干县的官吏名单,他们的品行事迹、履历、官声、评价,以及具体施政的手段与记录,这些都要尽快。”
贾瑞己然打算破釜沉舟了。
只是在真正破釜沉舟之前,他打算先寻好客人。
先掀翻一桌,接下来仍要有客人上座,然后搭台唱戏,将辽镇这出戏继续唱下去。
出城之后,众人朝着东北方向继续前行。
山峦隐隐浮现,此处乃是十三山与诸多山峰所在之地。
前方便是辽河,此河恰为辽镇这里天然的边界线。
实则大周现今的辽镇,比之后世的辽宁一省尚要小些,不及辽宁全境规模。
东虏所占之地,约为小半个辽宁、半个内蒙,再加上黑、吉两省,以及后世的外东北区域。
论及疆域大小,东虏所占的地盘可比大周的辽镇大得多了。
要说大周一镇之力难以抵御,似乎对辽镇有些过于苛求了。
但辽蓟一体,蓟镇亦在威胁东虏的侧翼。
同时,大周每年给予辽镇百万两白银以及百万石以上的粮食,药材、布匹、火药、硫磺皆由朝廷供应,自然也包括盐、菜、火器、精铁兵器、铠甲、战马。
也唯有大周这般雄厚的国力,才支撑得起辽镇这等吞金巨兽,一年数百万的钱粮物资与人力支持。
这要是东虏得到这些物资支持……
一路上那边墙倒是有修葺过的模样,沿着山峦与河水绵延向前,望不见尽头。
每隔十来里便有一个火路墩,也就是小型的烽火台。
恰似单体的筒子楼,以砖石砌成,往上三层。
有外围的墙垣,内里养着马匹,还有水井。
遇敌之时关上墩门,有射孔可抵御敌人,敌人只能在外围攀爬墙垣,一般而言这种墩台还建在高处,攻打起来极为艰难。
按照规制,一队十二人驻守,有弓手与火铳射手,甚至会配给小型火炮。
装备齐全,一队人抵御几十上百人规模的攻守,颇为轻松。
三楼顶端是平台,设有城堞防御,更为紧要的是堆积在那里的狼粪。
此种晒至半干的动物粪便可燃,却又不会燃尽。
一经点燃,这些粪堆便会冒出滚滚的狼烟。
用以报警。
此即为火路墩存在之意义了。
仅仅十余人,自是无法阻断敌人大军的行进,便是骚扰亦是无关痛痒。
而躲于这般坚固的防御之所内,所能为之事便是及时发出警报。
待敌军主力离去之后,再尽可能地骚扰敌军的后路。
一座墩台算不得什么,然从宣府至大同,这样的墩台有成百上千个……
如此,这力量便甚是可怖了。
若弃之不理,这些墩中的士兵便会出来骚扰后路;
若是猛烈攻打,却又实在得不偿失。
墩堡之中物资极为匮乏,人数亦少,军械储备亦是极少。
真可谓是全然的亏本之事。
为了剿灭这十余人,起码得折损几十号人。
若敌人抵抗意志坚决,又有小炮与火枪相配合,死伤百余人亦非无可能之事。
于贾瑞眼前,这些古旧、简陋的火路墩一路罗列开来。
瞧见贾瑞一行之时,墩堡之上先是冒出一个小黑点,继而几个黑点。
此乃未戴帽子与戴着铁盔之人的发顶,而后是一张张黝黑、未曾梳洗、脏污的面庞。
这些面庞之上皆满是喜色。
因塘马己然传告辽镇所有墩台军堡,大将军贾瑞到来的消息。
这些墩台里的人显然皆己知晓大旗之下贾瑞的身份了。
对这位两番击毙蛮夷大汗的大将军,这些军人亦是满怀敬意。
先是行军礼,而后便挥手欢呼起来。
贾瑞亦向他们挥手示意,全无大将军的架子。
且不论辽镇之中高层的将领与文官是如何的卑鄙污浊。
眼前这些军人依旧忠勇卫国。
他们身后便是大周国境,是家人安身之所,他们于斯保卫国土,亦是护卫自家亲人。
寻常军人与将领自是不同,将领的宅邸处于深壕高城之内,还有家丁护佑,些许胡骑骚扰,根本不会令将领遭受过多损失。
然这些寻常将士却非如此。
他们的家人或许就在墩台之后十几二十里附近居住。
每有胡骑入侵,承受首轮攻击的便是这些戍边将士,受难的亦是他们的族亲家人。
贾瑞的回礼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