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楼:宁荣两府大当家 > 第240章 问罪辽将,士卒弃戈

第240章 问罪辽将,士卒弃戈

他们亦领不到军饷,皆被上官们瓜分殆尽。

亦无盐菜银子之类的补贴,所食军粮多半是霉烂的,每日还被将领呵斥打骂。

甚至被割耳朵、割鼻子,插箭游营,而后便是斩首。

这支军队与前明军队一般,喜好以严刑酷法对待普通将士。

因若非如此,将领们根本震慑不住营伍。

即便如此。

怨气终有一日会如火山喷发般遏制不住。

营啸与哗变隔些时日便会发生。

而后便是弹压,大规模的屠戮。

杨达出村之时有数十个伙伴,如今只剩下不足半数了。

“愿听从我者,放下兵器,出营列阵。”贾瑞的声音,仿若从极远之处传来,却又似就在耳畔。

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懑之意涌上杨达心头。

祖辈的仇怨。

从小到大遭受的欺压,以及如今所历经的苦楚,还有未来的艰难险阻。

眼前恰是一个契机。

杨达虽未曾读书识字,甚是愚昧,如今却也隐隐有所感悟。

此次机会若不把握,只怕自己的余生都将为这一回的抉择悔恨。

鬼使神差地,杨达把手中那柄破旧的长枪往地上一扔。

众人的目光皆投了过来。

贾瑞亦望着这个寻常的军士。

身量中等,身形消瘦,眼中有分明的愤恨之色。

“大将军,俺听您的。”

杨达也不多话,抱了抱拳,见这位大将军冲自己点了点头,还微微一笑。

杨达顿觉心中一阵踏实。

便赤手空拳地往外走去。

“俺也信大将军,不至于坑骗俺们这些苦命人。”

有人一带头,更多之人便选择站到贾瑞这边。

扔下兵器,朝着营门外走去。

这时一些军官面显焦急之色,忙喝道:

“站住!不听军令者斩!”

“他是要骗你们出去,再砍你们的脑袋!”

任凭辽镇将领如何威胁与蛊惑,这支军队却也在刹那间失了控制。

好些处营门被打开了。

起初是零零散散之人往外走,到后来便是整队整队之人。

接着便似逃难一般,成千上万之人抛下手中的弓箭、刀、枪、盾牌等兵器。

便是一些披甲的精锐亦是如此,他们或许是新晋的家丁,亦或是因表现出众而被视作精锐的老兵。

当此之时,无人愿留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

数万辽镇将士于很短时间内纷纷丢弃武器而出。

出营之后,亦无骑兵前来围堵看管。

仅有少数武官前来,指引这些人于远离营门的空地上盘膝而坐,静候结果。

偌大的营区之内,仅剩下一大群武官,人数不足西百的模样。

此外尚有一千多将近两千人的家丁。

家丁制度源于前明,这种落后的军事制度在前明之时得以发扬光大,侵蚀了前明军队的机体,致使朝廷每年上千万的养兵费用性价比极低。

最为人所熟知者,便是崇祯召见辽镇总兵吴襄时的对答。

吴襄坦言吃了众多空额,辽镇兵力严重匮乏。

而后又言大量军饷皆用以豢养少数家丁。

那些家丁美酒佳肴,将领亦需客客气气相待,打仗时唯有依靠他们冲锋陷阵,或于危急时刻护卫保命。

少数家丁虽为精锐,然人数过少。

吴襄因而承认自己于东虏全然无能为力,只能竭力固守极小的地盘,想要主动进击绝无可能,更莫说平虏了。

此乃《崇祯实录》所记载朝堂之上的奏对,明军之家丁严重损害了整支军队的战力,致使明军只能行小而精之路线。

小而精之策略应对分散的蒙古部落尚有效力,起码能战个不分胜负。

然对上更为凶悍、战阵稳固、组织严密的八旗军时,便是毫无胜算。

贾瑞望着眼前缩成一团的辽镇将领及其家丁。

不足两千人。

倒当真甲胄鲜亮。

这莫非是前明军队的余火?

祖大寿的后人祖学恭、祖学让。

孙得功的后人孙承恩、孙承泽。

蔡士英的后人蔡珽。

王天相的后人王明英。

鲍承先的后人鲍垒。

马光远的后人马元熙、马元凯。

王世选的后人王之鼎。

贾瑞的眼神亦是十分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