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之物,他们皆不会放过。
清朝晚期之时,天朝己然十分穷困。
然当时出使朝鲜的天朝大臣依旧记录下朝鲜的实际状况,其国内之穷困,较之于天朝最穷苦之地还要更甚几分。
屋舍低矮,人只能弯腰躬身而入。
衣衫破旧,难以蔽体。
饭食粗鄙,连杂粮都称不上。
唯有他们的两班贵族,方才有资格过着醉生梦死般的生活。
宽甸此地即便处于不宽裕的穷困之际,这帮家伙都跑来抢掠,更何况如今呢?
朝鲜人越界抢掠之事,于史书之中常有记载,在康熙年间便有明文记录,此类之事发生过多次,康熙帝亦曾多次派遣大臣前往边境处置这般恼人的事情。
在大周,因辽镇的状况更为糟糕。
这种抢掠之事不但屡见不鲜,而且愈加变本加厉了。
“宽甸到大甸那边尚有几十上百个村落,这一回着实能抢掠不少。”
带队的李万枝本是个惯常为匪之人,因多次抢掠大周而声名远扬,这一回竟被任命为一个小军官之职。
众多的朝鲜山民与官兵,还有那些真正的盗匪,便跟随着李万枝,不停地向前抢掠。
他们抢掠得太过顺遂,收获又极为丰厚,己经不舍得罢手了。
望着绵延的群山,李万枝一脸凶暴,眼中满是残忍之色。
旁人不知晓,李万枝对宽甸一带的地形颇为熟悉。
这些山谷之下有小片的平地,数条江河支流穿梭其间。
夏秋之际,此处风景绝佳,尤其入秋之时,满山黄叶纷飞,清澈的江水潺潺流淌,景致宜人,物产亦颇为丰饶。
相较于咸镜道的朝鲜人,这边的周国富裕得多了。
山谷之上,平地之上,这附近的村落并不多,相对周国内地而言人烟较为稀少,但在这些朝鲜人眼里,此地也算是富裕之处了。
…………
…………
“都给老子继续往前。”
“莫怕,他们人没多少!”
大队的数千朝鲜人分散开去,仿若一群群蚂蜂朝着各个山谷上下的村落飞去。
这时,他们方才发觉各处都有抵抗的周国人出现了。
在号角声里,不断有全副武装的山民在山谷中现身活动。
开始有朝鲜人中箭,远远地传来惨嚎之声。
说起战斗意志,这帮家伙实在是脆弱得很。
每一轮射箭之后,朝鲜人便会乱作一团,嘴里叫嚷着,若有人中箭惨嚎,士气更是会即刻一落千丈。
李万枝等带队之人皆是又急又怒。
在此之前,他们每次过来抢掠时,只会遇到零星的抵抗。
然眼前这些山民明显是有组织的,且手中所持并非短小的猎弓。
猎弓于打野物尚有用处,真用来交战,用处却极小,弓力不足,射程颇近,杀伤力有限。
猎弓乃是用来猎取小型动物的。
想以猎弓射杀熊瞎子、老虎等凶猛大型猎物,那可是痴心妄想,不知得折损多少人命。
有人用火铳来打老虎和黑熊,只是那样会损毁熊皮与虎皮。
最好的法子便是设下陷阱,而后近距离射击猎物要害。
山民手中拿的皆是制式步弓,威力极大,射程甚远,杀伤力亦足够强劲。
随着朝鲜人翻过边境山岭开始深入之后,聚集起来的大周山民亦是愈来愈多。
肉眼可见,成群的山民现于山峦高处,他们占着地形的便利,朝着如蚁群般的朝鲜人放箭,不停地将其阵形射乱,瞧着他们像没头苍蝇似的被射中后西散奔逃,或是惨叫着在地上翻滚。
大周的山民不时发出怒吼,或是欢呼之声。
只是山民们看似人数众多,实则不过是占了地形的便宜,他们把战线拉得极长。
在李万枝等人连踢带打,甚至斩杀了两个逃兵之后,朝鲜人仍旧勉强硬着头皮向上仰攻。
有几股大周山民只得选择后退,去与更多的同伴会合。
其实山民们的分散也是出于无奈。
他们必须分散开来,以保护各自的村落。
但当下这种局面,若不汇集一处抵抗,恐怕每个村落都要沦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