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料凑齐,于京师贾家别院铸出铜炮来。
现今要扩充炮兵根基,最大的阻碍便是铜料匮乏。
只是此问题亦并非十分棘手。
不过是需稍作等待罢了。
众人皆是一副心向往之的模样。
辽东镇往昔的额定兵员在十万人上下。
战马编制为三万匹。
于九边之中,也算是大镇了。
有的镇,如陕西镇,因有甘肃、榆林等镇在外,故而陕西镇的编制为六万人,骑兵不到两万,仅有辽镇的一半有余。
最大的镇当属大同镇,额定兵员十三万,骑兵编制多达西万多近五万人。
蓟镇与辽镇的编制相当。
此乃建国之初特殊情形所致,大同和蓟镇为燕京之两翼,绵延千里之地以守卫京师,抵御北虏侵袭。
辽镇则是守护辽东一方,防备北虏,其力量自然也不可薄弱。
只是在辽镇将门的一番折腾之下,可作战之兵不过万人,要防御辽东千里边墙,自是显得力不从心。
然于一年多的时间里陡然扩军六十万,也唯有贾瑞有这般雄心壮志,且当真具备此等实力。
财赋之力在此。
辽东行营的统筹之力亦在此,更有辽东公司相助。
贾瑞的名爵之高,于大周仅逊于姜铎,在辽东更是权倾一方。
他决意要做之事,自是能够做成。
“只是需得谨慎些。”贾瑞环视左右,沉声道:“所招募的新兵,仅有十万人左右给予正规军伍的名义。其余的仍算作辽东公司招募的警备团练。我若果真给予六十万将士正规名义,莫说内阁韩相等人,便是皇上也难以安寝了。”
众人这一回皆微微而笑。
辽东此处的状况究竟如何,众人心中自是一清二楚。
贾瑞与贾家是铁了心要将这一大片地盘据为己有了。
还有北方东虏之地,亦是要归入囊中。
半个朝鲜亦在掌控之下。
贾瑞实则己有自立的本钱。
只是截至目前,贾瑞从未显露过对大周的敌意,亦无向内寻衅的意图。
此乃一位一心向外谋求利益的权臣。
如此自是极好。
众人亦是世代受大周俸禄,当今隆安帝虽说不似太上皇那般是仁德之君,但其行事更为缜密,不求虚名,不务排场,不尚奢华,处理事务亦是相当公允快捷。
平心而论,此乃一位救世的贤明皇帝。
即便有些严苛猜忌、寡恩薄义的毛病,可身为天子,没有这些毛病才是咄咄怪事。
果真纯然的君子是做不得天子的,华夏自宋襄公之后便再无君子君主了。
即便是光武帝刘秀,其为人行事光明正大,于兄弟、朋友、下属皆颇为和睦,治国理政仁爱宽厚,行军打仗出人意表,昆阳之战更是华夏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如此一位帝王,当年自立之时,仅携带少量兵马前往河北,被地方豪强欺凌,亦是毫无办法。
其后还是委屈了阴丽华,迎娶郭圣通为正室夫人,才得到当地豪强郭家的资助,钱粮、兵马、大将等一应俱全,方有了平定河北的根基,进而争霸天下。
此事于光武帝而言,亦是亏心之事,后来又使郭圣通受委屈,废黜其皇后之位以及郭后所生太子,立阴丽华为后,阴氏所生之子立为太子。
幸而光武帝性情敦厚,废太子被封王爵,得以安享天年。
故而能成就帝王之业者,不论何等性情,于皇权之下亦会扭曲变形,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那御座太过狭窄,仅能容一人安坐。
为了帝王之位,即便是弑父杀子这般行径,为之者亦不乏其人。
贾瑞一心向外发展,倒也令在场之人心中一松。
即便偶尔拿皇帝与中枢朝廷打趣,只要不过分,众人听着呵呵一笑便罢。
贾瑞的名望在大周也算颇高,于辽东这一方天地更是说一不二。
但要说当下便领着众人造反……
一尺宽的小河,看似一跃便可跨过。
却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便栽倒在这轻轻一跃之上。
贾瑞自是有自知之明。
大周立国百年,历经数代帝王,即便是那好大喜功,致使官风吏治败坏、国库空空如也的太上皇,归根到底也还算得上是好皇帝。
遍览两千年之帝王史,荒唐暴虐者数不胜数,怠于朝政、懒于理政,任人唯亲,乃至国运日衰者更是不可胜数,至于那些亡国之君,更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