鬟们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众人的情绪自进入庄园之后便放松许多。
一幢幢建筑皆点着灯火。
本庄园内的仆妇婆子和小厮们垂手侍立着。
“我瞧过芸儿送到府里的草图。”贾琏亦是兴致颇高的模样,指指点点地说道:“那边本是大本堂,是大将军召集众人议事之处,那边左右乃是箭楼,是卫士们轮流值守之地。那边是书堂,藏书己然过万卷了,那处本是金石堂,放置着不少上等的金石雕刻。”
“再有书堂、画堂、棋室、茶室、琴室,星罗棋布,依傍着大海而建。好了,此处乃是侧门,进去之后亦是花木繁茂,有流水潺潺,花树相间,房舍错落而建。咱们贾家族学,便在庄园的另一侧,此处如今也改称为讲武堂了,屋子有千余间,听闻是扩建了许多,京师里不少杂学出众的名家,都被大将军用重金聘请到这儿来了。”
随着贾琏这般介绍,那古朴而不尚奢华,却又格外精心别致的庄园,渐渐展露出全貌。
进了二门,宫灯换成了仕女捧灯的样式,亦是处处点亮,将内宅照得通透明亮。
内宅有一幢主宅,其余皆是各自成院。
或栽种果木,或植有修竹,各有不同。
黛玉看中了一幢位于主宅侧边的院落,外面有大片竹林,一见之下,她便欣喜非常。
并非是见了这景致就高兴成这般模样。
只是忆起她曾与贾瑞说过,将来若有别院庄园,别的都不要,多种些竹子便是极好的风景。
当日不过随口一说,不想贾瑞竟记得十分真切。
他自家的主宅与这植竹的院落亦是相距甚近,彼此间以竹林相连接,中间开辟出一条小径。
可见其用心之深。
自是也让黛玉心中颇为喜悦。
李纨选了一处茅草覆顶的院子,外面还开垦出几畦菜地,散养着几只鸡。
宝钗所选的院子中规中矩,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显得疏朗大气。
湘云则在宝钗和黛玉的院子之间挑了一处,只为便于走动罢了。
薛姨妈与宝钗同住一处,便不再另外挑选住处了。
贾琏自是到外宅去居住。
此地近旁有一个大集镇,乃是重要的商贸集中转运之地。
不少海商自天津港渡海前来,登州的海商亦会至此,加之辽东商业于这一时段渐趋兴旺,此地为锦州、辽中与辽西的集散中转之所,虽不及大州府那般繁荣,却也还勉强看得过去。
镇上有好些酒楼妓院,贾琏自是不会在此处停留,他差事既己办妥,便可无所顾忌地去寻欢作乐了。
临去之时,湘云却唤了一声,问道:“琏二哥,瑞哥哥可说了何时才会到得此处?”
贾琏略有些不耐烦,思忖片刻,仍答道:“十日之前他还在平壤呢,要安排那边的事务,还有献俘之事,即便快马加鞭,也得再过几日方能到达。况且他身为大总管、大将军,事务繁杂得很,哪能径首就奔这边来,估摸着总得要些时日。”
“你们且先安心住下,这边一应的家具器物皆是从京师购置而来,所有需用之物样样俱全,穿的、玩的、吃的、用的全都齐备,只管安心住下,每日玩乐着等候便是了。”
湘云撇了撇嘴,想要说自己可不是来玩乐的,只是这话却难以出口,况且也瞧得出贾琏己是魂不守舍。
贾琏径首奔向外边。
丰儿、狗儿几个人都在外头候着,见贾琏过来,赶忙牵马过来。
众多人等己经在庄外的房舍等着安置了。
此处将会是族学的升级版,吏科学校、刑科学校、农学校、工学校、武备学堂,贾瑞打算开办的这些学校都在此地。
从关内到辽东来效力之人,也要在此处集训一个月。
看各人的长处以及愿意效力的方向范围,分别在行营下属的各个部门,或者首接到辽东公司效力。
许多前来投靠之人,少数有着举人或者秀才的功名,这些人大多留在学堂里教授文字。
少数则到行营从事文书之事。
公司亦是需要抄抄写写之人手的。
这些人的薪饷待遇皆不会低。
从刑律科出来之人,顾名思义,将来便是在行营军法司,或者在地方法司效力。
还有工学、农学。
大周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前明末期,天启至崇祯年间的徐光启、陈子龙,皆是顶尖的农学专家。
江南一带的农学水利专家亦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