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楼:宁荣两府大当家 > 第288章 瑞玉相见,心有灵犀

第288章 瑞玉相见,心有灵犀

有心经营辽东,成为世袭镇守的世家,这一点朝廷与这些世家之人皆是看得出来。

前明沐家便是极好的范例。

昔日辽东的李家,后来的祖家、吴家,皆可说是真正掌控着这片土地。

官员如流水更替,家族似铁打不动。

尤其到前明后期崇祯年间,辽东大体便是属于祖、吴两家所有。

朝廷的钱粮由这两家支取,而后负责替朝廷镇守这片地盘。

祖大寿守那大凌河城,首守至弹尽粮绝,无可奈何之下才降了。

而后一转眼又逃了。

其后又死守锦州,坚拒不降。

这两次死守,祖家的家底都损耗殆尽了。

那些精锐且忠诚的家丁伤亡大半,族人或亡或降。

祖家可谓元气大伤。

两次皆弄到城中食人的境地,祖大寿“食人魔”的绰号在当时亦是赫赫有名。

只是将百姓吃尽之后,这位爷却又拍拍屁股降了。

祖家在辽东竟还能世代富贵。

若非贾瑞前来,这帮人还继续统治着这片土地呢。

崇祯年间时,朝廷对辽东己然全然失控。

根本没有文官能压制得住祖家和吴家。

祖家势弱之后,吴家又兴起。

吴襄到京师面见君主,崇祯当面令辽镇出兵,吴襄却就是不应战。

朝廷每年耗费百万以上的钱粮养兵,吴襄却说这些钱都拿去养家丁了。

美酒佳肴,却只养了三千兵丁。

东虏势力强盛,吴兵不可与之相敌。

崇祯亦无可奈何,只得将吴襄留在京师了事。

但继任辽东总兵的仍是吴襄之子吴三桂。

到头来崇祯求吴三桂救命之时,哪怕崇祯对吴三桂恩重如山,吴三桂却总是迟迟不入关。

其后见李自成难成大事。

那吴三桂便果断剃发降清,将祖宗先辈卖得一干二净。

若非康熙那莽撞之人出手削藩,这些辽东军阀便又要世代镇守云贵、广西、福建,依旧盘剥民脂民膏以肥自家家族。

明末的军阀可谓是华夏身上的毒瘤,实是一群令人厌恶的家伙。

但这世镇之法,并非唐时的藩镇,亦非分封,大体上还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与礼数。

贾瑞至辽东之后,能像先前的将门那般世代镇守此地,朝廷己然有了这般打算。

世家大族对此亦是心中有数。

贾家必定是最大的得益者。

其余的八公家族,连薛家亦包含在内,定然也是受益的一方。

薛家于辽东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一则有贾瑞需要借助其力的因素,二则辽东本地商业尚不发达,而更多的缘由还是权力与商业的结合。

再没有比这种方式更能获利的了。

贾瑞与将门的差异之处,在于他欲在辽东构建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

并且不会形成东晋那般,不论子弟是否出色皆能成为高官,寒门之人即便再厉害也只能屈居低位的腐朽制度。

选拔人才以及良性竞争,更具进取之心,更有活力。

这些深意,其余家族未必能领会。

贾瑞亦无需他们领会。

只随着自己的步伐行进便是了。

眼前众人,只是诧异于贾瑞的行事速度。

不过略一转念,这一位做何事不让人惊奇?

从捐得一个振武校尉首至成为大将军,此人总共才用了多少时日?

到了辽东之后,铲除将门,攻打东虏,征伐朝鲜,开办公司……

分割辽东将门的土地。

获取其资财。

这位手中,恐怕最少握着五百万两银子。

整个大周,即便是天子,现银也不及贾瑞多,日子亦没有贾瑞过得舒坦。

天子的收入不低,掌控着无数资源。

但天子亦受到更多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

内库的收入有常规的定例,天子也不能下一道诏书,说某地的庄园全归皇家所有。

这不合规矩。

倒是有功之臣,天子需赐予庄园和金银,且必须出手大方,不然便无人愿意为皇家和朝廷效力。

思之亦是颇为无奈……

“如今我正需更多之人手,切实将地方掌控住。”贾瑞又道,“此刻我们己然要开始大规模征兵,待到来年此时,我大约会拥兵六十万上下。说不定还能攻下北方更为广阔的地盘,所以我需更多人。姨妈,薛家可差遣更多的人过来,只要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