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理智的屠刀之下,到底又会在江淮做出什么样的恶行,试问又有谁能悉数尽知呢?
思绪至此,赵雍脸色越发阴沉。
虽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在心中,无疑己经否决了邓艾提出的战略部署与方针。
不想就在此时,助他平灭吴国的又一员上将决然出班。
“太尉,邓将军决议,末将不敢苟同。今我军不趁此时出兵,尽灭倭寇挫其锐气,试问更待何时。”
说话之人,底气十足。
单从他的语气中,赵雍就能感受到对于倭寇十足的愤慨与痛恨。
放眼望去,他不是别人。正是成功劝服陆抗叛吴归汉,之后造成吴国朝中一系列连锁不利反应的上将军王濬。
见此,赵雍眉头舒缓,嘴角也洋溢起一抹不易察觉般的笑容。
“哦?若如此,不知上将军有何高见?”
“回禀太尉,以末将愚见。东夷倭人犯我华夏,我大汉子民饱经涂炭之苦。我等既为汉臣,理当匡君辅国,安定庶民。今与倭寇,誓当不同日月也。此时,倭贼侵我国土,我军趁势挑起义旗征伐贼寇如是。若静待其变,倘民心尽是。日后纵然取胜,亦有何颜面以七尺男儿之躯,立于天地之间。”
一番言论,可谓慷慨激昂。
虽然赵雍素来不喜欢阿谀奉承之词,然而对于他中原华夏原本就该有的气节和风骨,显然还是更加认同王濬的。
况且,王濬也真的是有本事。
毕竟昔日倭国女王首次侵犯华夏的时候,就是他和陆抗彼此摒弃前嫌,将女王卑弥呼送回去了海外老家。
今倭人复来,曾经击败过东夷一次的王濬,显然更有发言权。
“所以说,上将军的意思是……”
“太尉,今我大汉与东夷倭寇,各自聚众十万。兵力方面,堪称势均力敌。然而以末将愚见,尽灭东夷,何须迁延日月。仅需一战而己,便可落幕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