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02章 报答恩情

第202章 报答恩情

但随后听到一声温柔的问候:“孩子,为何在此跪着?”朱政抬头一看,竟是太子朱标带着笑意走来。

朱政连忙起身行礼,未作过多寒暄,径直回答:“我要带兵攻打倭国,祖父不准。”朱标听后大吃一惊,随即态度发生转变,语气坚决地说:“倭国乃华夏之后,应受教化,此事我支持!”

朱标听后轻轻摇头,随后缓缓俯身。

他目光温和,语气诚恳地对朱政说:

“我深知你的才智超群,世间少有。

但毕竟年少,难免意气用事。

这倒不必太过担心。

年轻人就该有锐气。

不然岂不成了暮气沉沉之人?

我年少时也曾荒唐,屡次犯错。?x·g+g¢d+x~s\.?c~o,m′

受过父皇严厉训诫,甚至责打。

因此我很理解,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若少年不轻狂大胆,将来如何回忆青春?

你说是不是?”

朱标神情随和,言辞真诚,

毫无太子的架子,

如同慈祥长者与晚辈谈心,亲切自然。

这般态度令朱政深受触动。

心中暗自感慨,难怪朱标的兄弟们都对他心悦诚服。

除了太祖的偏爱,他的个人魅力功不可没。

若非英年早逝,朱棣或许真不会起异心!

此刻,朱政的脸色也缓和下来,

微微点头以示敬意。

见此情形,朱标笑意加深,

像是得到鼓舞,继续说道:

“年少时仰望星辰,伸手似可摘取。

如今虽已成人,却仍感天高地远。

怀抱理想固然好,但切勿任性和莽撞。

需顾及现实中的种种因素。

这才是成熟的标志!

否则即使跌倒也无妨。

一旦酿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便追悔莫及了!

特别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更要慎之又慎!”

说到这里,朱标终于直入主题,劝告道:

“你欲领兵攻打倭国,建功立业,我亦能理解。

倭国桀骜不驯,不愿归顺我朝教化,然父皇为何不予准许?莫非他无意为之?非也,实不能行!何解?大明之忧患在于北方而非倭地!虽禁海政策有所损益,却避免了战乱,得以全力应对北元这一心腹大患。

况且倭国虽小,却孤悬海外,远征劳师动众,岂是易事?若执意征伐,欲免元世祖之失,需多少兵力?耗费几何钱粮?战船建造更是劳民伤财!多年战乱后,父皇方使华夏重归一统,百姓亟需休养生息,让其稍享太平。

一旦贸然开战,恐致天下再乱,此民不堪重负则必生变故也。

再说,攻打倭国所得能否抵偿所失?徒劳无功罢了!所以,儿啊,莫要心生怨恨,父皇实属不易,他肩负全天下,思虑甚广,远超你我想象。

希望你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

朱标的这番话情真意切,既阐明了父亲的处境,也安抚了朱政的情绪,堪称劝解典范。

然而,朱政听罢却面露异色,心中疑窦丛生:难道父皇尚未察觉问题所在?如今并非父皇反对出征倭国,而是另有隐情……

朱政刚想继续说话,朱标便兴奋地站了起来,笑道:“孤就知道你不会犯糊涂。

既然这样,赶紧随我觐见父皇,向他老人家认错。”

朱政却苦笑一声:“殿下误会了,祖父确实要出征倭国,但不让我同行。”

“什么?!”朱标震惊地看着他,“怎么可能!父皇怎会如此草率?”

思索片刻后,朱标皱眉问道:“其中难道另有隐情?说清楚,父皇为何突然做此决定?”

朱政点头道:“祖父起初也不赞成征伐倭国,后来得知倭国种有土豆这种高产作物,才改变了想法。”

“土豆?高产作物?”朱标疑惑不解,“这土豆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竟让父皇心动?”

“亩产四十石。”朱政答道。

朱标听后,惊讶得瞪大双眼,难以置信。

亩产四十石?这简直不可思议。

大明虽多种粮食,但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三十。

如今竟出现亩产三十石的作物,实在匪夷所思。

朱标难以置信地问:\"父皇会信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