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道建仓,伺便转馈,而后疏失 差少。元则专行海运,故终元世无河患。迁都而后,汲汲于河运。遂不得不致力于河防。运甫定章, 河忽改道。河流不时迁徙,漕政与为转移,我朝因之。”
漕运最大的问题就是耗费太大,不仅仅是投入到治河的费用,还有漕船、运军等固定开支,中途的损耗等等,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朝廷每年要为了保障漕运,投入巨资修整黄河、运河,虽然隆庆以来,在朝廷的大力修整之下,黄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灾,但是每年小的决口、溃堤仍然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潘季驯、朱衡这样以治河见长的能臣,也不能不承认:“河道难治,虽穷其方略,然终不免年年漫溢,岁岁决堤。”
每年因为水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极为巨大的,这还是在这几年没有大规模的水灾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水灾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将会是极为要命的,所以很多臣子们在见识到海运的方便和便宜之后,转而支持海运,因为海运的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