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问道:“你口中的有趣事是什么?”
青年眼中一亮,似找到了知己。
“那边那位卖菜的大妈是王婶,她的生活虽艰辛但她始终乐观坚强。
丈夫早逝,一人抚养三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从未有过怨言。
每天她起早贪黑只为家庭。”
接着又指了一个屠夫,“那位是张大叔,外表憨厚老实,但心地善良。
他的屠铺从不欺客,有时遇到困难户还会慷慨相助。
这些小事彰显人性的光辉。”
言语像涓涓细流不断涌现,青年二十九岁笑语嫣然,显然乐于分享。
“我在这家街上读书己近半年了,见证了许多人的故事和变迁。
看到他们逐渐变好的生活以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这种感触远胜过书本上的任何一句话。”
老道长听得分外入神,眼神满是赞许。
“这就是你说的兴趣之处吗?”
青年点点头,回答说:“确实是的。
我相信在这世间,了解人情冷暖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老道长由衷敬佩,深知此少年才情卓越且胸怀广阔,将来定有一番成就。
他对百姓充满温情、理解和支持,必将在未来有所作为。
老道长心下暗赞:“这青年果然不同凡响。”
他默默地想,“赢得民心的人才能赢得天下。
倘若此人真能为百姓谋福,必定成就非凡英雄。”
走在湘省的街头巷尾,这位年轻人对着老天师讲述他对大祭司治理方式的看法。
他目光炯炯,语气温和但坚定:“大祭司治下的变革确实让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显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但在我看来,这变化只是表象,并未触及深层次问题。”
老天师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青年凝视街边行人,尽管大家面带微笑,但他觉得这些人眼中似有缺失之处。
“表面上,百姓们过得不错,”
青年徐徐开口,“但他们更像是在大祭司庇护下的飞鸟,尚未能够真正自由翱翔。”
青年稍作停顿,“虽然大祭司可能初衷美好,但未来的掌权者能否继续其善举尚难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