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史上最稳嫡长子,二凤见了都眼红 > 第71章 默契(2)

第71章 默契(2)

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段荡气回肠,金戈铁马的乱世纷争时期,涌现的英才实在太多了,就像过江之鲫一样。+x\d·w¨x.t^x,t¨.`c?o-m,

而在这群雄相争下,随着一路路诸侯势力倾覆,就会有一批文武离去,对于这样的事儿,曹昂是觉得可惜的。

如果在这些英才中,能有一些人活下来,或许这片土地会多不少可能,这能带来一个怎样的时代,是任何人都无法预估的。

在彼此的追求不同下,曹昂知道想改变所有人命运,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是有一部分英才的命运轨迹,却是可以改变的。

诸葛亮、庞统、徐庶、司马懿这几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司马懿就不说了。

只要曹昂活的够长,司马懿就可以驱使,因为曹昂会将汉室旧秩序给打破,一旦所谋之势功成,则有些事就绝无可能发生!!

曹昂是有这份底气的。

而诸葛亮、庞统、徐庶他们,曹昂给他们想好了,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曹昂需要他们的聪明才智,特别是那股子韧劲与锐气,这样才能将有些事提前做好。

就像诸葛亮,将逐步接管军工、军屯、军屯学,曹昂看重的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军工及军屯卫戍这块儿,是需要一段较长周期推动的,眼下是荆豫徐扬西州,后续要加上青州、兖州、江东、交州、冀州、益州等地。.我?的·书·城? ¨勉~肺-越?独,

这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其实跟谯县曹氏持续扩张密不可分。

如此重要的事,岂能反复更换主帅?

更别提军屯卫戍到了后期,是要明确中原及周边地域,根据国情及大势,逐步移交给地方管控,军屯卫戍将沿着边疆推行,并不断重复上述诸事的,不把该体系制度扎牢了,如何确保其良性运转?

诸葛亮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等到诸葛亮将此事办成了,那诸葛亮的威望及底蕴会低吗?到时不就顺势提拔到对应高位了?

“让蒋济他们跟随孔明,负责协办军工、军屯、军屯学诸事,老师觉得此事怎样?”在诸葛亮离开后,曹昂将一份名单,递到贾诩跟前。

贾诩接过,看了看。

立时就知曹昂是怎样想的。

“诩觉得可行。”

贾诩言简意赅道。

派系这等产物,不管是在任何时期,任何势力下,都是无法避免的,哪怕穷尽所能去打压与扼杀,但却根本不可能取缔掉。+3`巴.墈`书¢蛧¨ -已¨发.布,蕞,鑫.章?结`

既然是这样,倒不如巧妙进行制衡。

诸葛亮逐步接管军工、军屯、军屯学诸事,并非是他一个人独挑大梁的,其是需要有一批帮手的。

所以曹昂挑选了一批璞玉,叫他们到诸葛亮麾下驱使,说是驱使,实际上就是磨砺与培养。

书是要读的,但事也要做。

读死书,是出不了治世之才的。

“老师,让徐元首重回荆南,主抓荆南诸蛮教化一事,元首可曾想清楚了?”见贾诩没有意见,曹昂提及另一件事。

“这也是诩此来的目的。”

贾诩微微低首,对曹昂如实道:“元首想清楚了,他愿意前去荆南去做此事。”

“既然想清楚了,那就叫他去吧。”

曹昂正色道:“此事做起来不易,但真要做成了,这对荆南,乃至天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此,就叫马良、寇封他们,跟随元首一起前去荆南吧。”讲到这里,曹昂将一份名单,递给了贾诩。

“喏!”

贾诩应道。

表面上来看,徐庶是负责荆南诸蛮教化的,可实际上其却还有重担傍身,即在荆南一带开辟入益之路,特别是对南中一带,必须要设法打探清对应情报,以为后续全面攻略益州谋势。

这就是徐庶要走的路。

而庞统、司马懿二人,至今还在益州潜伏着,今后一段时期内,他们要长期待在益州去做一些事。

毫无疑问,统筹这一切的就是贾诩。

一个动荡不休的益州,才更符合谯县曹氏的利益。

而等益州被曹军攻克,庞统、司马懿、徐庶他们就将崭露头角,待到那时,他们就会被提拔到对应位置。

这看起来是曹昂给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徐庶他们铺设的路,可实际上呢,却又有一批璞玉的路也顺势铺设好了。

在曹昂的整体规划中,这批人才是整个谯县曹氏人才梯队的新生代,一旦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