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逆天就算了,怎么连妻子都这样了??
文训瞬间就心寒无比,心中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若儿……不会也……
天呐!!!
皇后将目光移向一旁,这件事,就算二人心中都已经明了,她也绝对不能亲口承认。
周行舟是她的亲弟弟,庐州谋逆失败后,丈夫虽然没有立刻清算,但也已经在按部就班的剔除周家的势力和影响力了。
娘家几百口人,已经命悬一线,只等将人手替换结束、权力空缺填补,到那时,必定是血流成河。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恩报仇必究!!
劝肯定是劝不住的,他绝对不会允许敌对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背叛他的人,更是会穷索尽戮,一个不留。
哪怕是她的血亲,甚至……
哪怕是她。
唯一能够拯救弟弟和娘家人的办法,就是杀了丈夫,让大儿子继位。
母后的意见他不得不听,杀害国舅的恶名他也承担不起。为了稳固新君地位,一切矛盾都可以缓解,什么都可以退而求其次。
皇后没有别的办法了,她也不想害死丈夫,可她更不能看着娘家几百口人在她眼前活生生的消失啊!
如果连娘家人都救不了,那她坐上这个皇后的宝座,还有什么意义?
失去了娘家人的支持,皇后还是不是她,谁又能知道?
凭太子吗?
往前数五百年,顺位继承的太子比例是多少?
是,是弟弟串通二儿子想要谋逆,但他们不是没成功么?就算成功了,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大儿子自己也会尽力保全的。
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不一样的。
人都是自私的。
文训是真的麻了,这搁谁身上受得了?一念及此,他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天旋地转,身子一歪连忙扶住绣榻的黄漆边,紧闭着双眼缓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夫妻一场,我也不会拿你跟外人一样,况且还有若儿、还有大郑的脸面……”
文训的眉宇间尽是悲伤之意,夫妻相携几十载,临了却还不如一个才认识六七年的小子,人生真的是太荒诞了。
他努力撑起自己的身子,扶着绣榻边、换到铜雀灯台、又换到冰冷的殿柱和檀木门,身影落寞的抬腿缓缓走出了殿门。
“皇后以后就待在清露宫吧,没有朕的旨意,此生不得踏出一步!!”
听见那道渐行渐远的熟悉声音说出如此绝情的话语后,皇后绝望的闭上眼睛,两行泪滴从脸庞滑落。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可以,她真想回到汝南,回到那座夫妻和睦、儿女绕膝、阳光明媚的宅院里,那时候,弟弟还在和丈夫把酒言欢,大儿子也会很懂事的将好东西都让给二儿子和两个女儿,富贵之家,难能温馨,别无所求。
如今,这汴京的深宫高墙,太凉了……
皇后的手段和态度,彻底寒了文训的心,甚至让他有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间来缓和。说真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个中感受,别人是无法共情的,凌晨都不行。
第二天朝会,文训宣布了两道旨意,第一个是让太子开始接手处理政务,非军国大事,可不必上报。
第二个是让淑妃接手后宫大权,总理禁中事务,女官任选、宫女调动和一切开支都由她决断。
整个汴京风起云涌,坊间谣言不断。
禁中事务本应该由后宫之主决断,如今突然分付他人,皇城之中发生了什么事?帝后之间是否产生了嫌隙?
联想到周家如今正在被一步步的踢出权力中心,实在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可要说皇后失宠吧,太子的地位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稳固,权力也大到没边了!常务副皇帝。
陛下置身之外,将一切交付给他,很明显就是已经在为身后事做准备了,未来的方向渐渐清晰明朗。
只要太子地位无虞,皇后就不可撼动,她可是太子的亲生母亲啊!所以这两道旨意本身就很矛盾。
帝心……越来越难测了。
但作为最应该得意的两个人,太子和淑妃的反应却出奇的一致——
很平淡。
文若并没有上去就搞一言堂,霸气侧漏。而是事事都虚心向右相请教,态度谦卑的同六部尚书、侍郎们商议定夺,十分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