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得,粮食这种东西吃完了地里还能长,可人心……
你现在不拉拢,等下一次就不知道得什么时候了。
只不过为了这事,雅若也是生了好几天闷气,毕竟历朝历代皇帝每每从管钱粮的那位手里要走很多钱粮后,人家都不会开心,这是定律,无关两人的交情。
当这些从大周来漠北逃难的百姓在这里见到了救命的粮食,简易的木屋,驱寒的火炉以及衣物时,所有人都感动的跪在雪地里叩谢漠北可汗的大恩大德。
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的君主放弃了他们,反而是这个被他们视作蛮夷的君主,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一时间,刘宇的声望在北境水涨船高。
而和刘宇一起扬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图远县令赵端。
后世史书有载:凤仪十八年冬,北境大雪,时太祖尚为可汗,见大雪不停,太祖心忧百姓,携宰相徐业,左王默啜,由时任玄甲军副统领陈舟护送,微服私访周遭郡县。
后,太祖于图远城下见灾民数百,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家可归。
太祖大怒,欲召有司问责地方。
后经查,图远县令赵端虽为保地方安定而拒灾民入城,但亦有抚民之心,于王庭诏令到前,便以己俸禄购粮,而活城外灾民之命。
再经详查,图远县令赵端,实乃忠首贤明之臣也。
赵端,字平安,大周北境学子,于凤仪十五年入漠北,同年九月以才学入仕。
次年二月,以进士之身主政图远。
莅任之初,即明志而力行,晨兴理荒秽,夜烛批案牍,亦尝谓衙下僚属曰:“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尽人力而以报君恩,上不愧君,下亦不愧民矣!”
赵端于图远任上为政三年间,劝课农桑,亲巡阡陌,教民以善,肃清刑狱,大兴教化。
以使仓廪足而路不拾遗,囹圄空而民风淳朴。
如是三载,县中大治,以致贩夫走卒皆知廉让,耄耋童子咸识礼仪。
太祖使左王遍问百姓,皆道:自赵公至,可知圣君治下,皆贤臣也。
太祖闻之大喜,适时宰相奏曰:此皆君上之德也!
太祖不解,后宰相文龙回奏曰:君明则臣忠,主圣而臣贤,君上有此贤臣,可知我君上之圣明,远超尧舜禹汤之圣主明君矣。
此为后话,且不提。
……
不过凤仪十八年的冬天,无论是对大周还是漠北,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日。
在两国针对北境的灾民的分别做出安抚之后,两国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震动了周边的很多国家。
凤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大周皇帝立吴王李玄为嗣,入东宫,即太子位。
凤仪十八年,十二月初七。
漠北可汗毗伽,于上京城外登坛祭天,昭告天地神祗,立国大乾,建元天授……
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