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时候,王翠芬只要在外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李大姐她们凑一堆,在家的话,就是和苏晴凑一块。
谢桂英想找父母说点私房话,都得见缝插针。
这才刚起个话头,还没仔细说呢,苏晴又来了。
“二嫂你还没睡啊?”谢桂英的声音里,带了那么一丝丝怨气。
“天气太热了,睡不着。”
苏晴一脸淡定的去倒桌上晾好的白开水,然后就端着自己的搪瓷缸子,一边喝水,一边看热闹。
“爸~妈~”谢桂英把脸上的眼泪擦干净,想继续再说点什么,顾忌着苏晴在这儿,她又说不出口了。
最后她憋屈的磨了磨牙,转身对苏晴问道:“二嫂,你都倒了水了,怎么还不回去睡觉?我有话要跟爸妈说。”
她一个做女儿的,和父母说点悄悄话很正常吧,苏晴来这儿凑什么热闹?
既然苏晴没有眼色,谢桂英就只能开口赶人了。
“啊~我居然还没走?不好意思啊,我现在就走。”
苏晴都把王翠芬房间当自己房间了,现在忽然反应过来,这不是自己的地盘。她面色不变,端着自己的杯子就走,准备出去偷偷吃瓜。
家里的那些糟心事,王翠芬也没准备让苏晴掺和,所以王翠芬也没留人,只对着苏晴的背影叮嘱道:“晴晴你早点睡啊,别熬夜。”
“好。”
苏晴答应得干脆,但回自己房间的时候,她把门开大一条缝,还搬了个小凳子坐门口,方便她听声音。
只要苏晴问,第二天王翠芬肯定会给她转播。但现场吃瓜,感觉不一样。
谢桂英现在哭闹的目的就一个,不想下乡。
去年的时候,退路很多,谢桂英心里还没那么慌,现在临近下乡的最后期限,她的心态就禁不住考验了。
周围好点的人家,一般都是大点的孩子下乡,小的留在家,男孩子下乡,女孩留在家。明事理的父母都会照顾小的弱的。
但谢家是大哥二哥有好工作,谢桂英却要下乡,她当然不满。
但任凭她再怎么说,王翠芬也不松口,“政策摆在这里,我们也没办法。”
谢瘸子也无奈的解释:“你大哥身体太弱,下乡不合适。你二哥是个当兵的好苗子,他适合去部队。而且当时你们年纪还小,我想着熬到后面,过个几年,政策能有转机。”
都是自己生的孩子,四个孩子在谢瘸子眼里没有多大差别。下乡危机降临到老大老二身上的时候,谢瘸子自然要先顾两个大的。
他不是没安排过小女儿。要是可以,他巴不得所有孩子都留在身边。
但下乡的政策摆在那里,他就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总有孩子会下乡。
王翠芬淡定的补充道:“政策以后还会有松动的。这几年不管是下乡还是回城,条件都比几年前好。而且现在有高考,你们去了农村,好好读书,指不定明年就考回城了。”
她这么说也就是为了劝孩子读书。其实谢建康他们这批知青,下乡没几个月,就又回城了。
甚至不需要靠招工或者高考回城,他们可以直接回城做待业青年。
如果前几年他们就送谢建中下乡,想把人捞回来,得熬个几年才能把人捞回来。但现在,不用出钱不用出力,刚送去乡下的孩子,转头就能回来。跟送孩子出去锻炼几个月没区别。
所以说起来,王翠芬和谢瘸子两个,去赌政策的变动,是赌赢了的。
他们既没有耽搁老大和老二,也没有太耽搁两个小的。
只是立场不同,感受不同。
谢桂英作为要下乡的那个,根本没法体谅王翠芬和谢瘸子那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觉,哭得格外伤心。
她哭得王翠芬格外火大,忍不住骂道:“你现在知道哭了?早先考文工团的时候干嘛去了?自己不争气,还怪上我们了。建康都没闹,你倒先闹上了,你也好意思。”
王翠芬越说越气,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现在本来是该在文工团的!”
这么一说,谢瘸子也忍不住冷脸。
谢瘸子对女儿还有额外的安排,对小儿子,那是真没特意关照,以前没高考的时候,谢瘸子都是默认了小儿子会下乡的。
他只是计划着,等小儿子下乡之后,慢慢捞人。
有谢建康这个没有优待,临近下乡还老老实实的对照组,谢桂英这么哭闹,就显得不太懂事。
不提谢建康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