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阳家巷子,带来了一个他们信用社福利房的消息。
前面几十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统建统分”模式,住房都是由国家或者单位全额投资建设,然后按照职工的工龄,职务,家庭人口情况分配给职工居住。
职工仅拥有房子的使用权,产权依旧归国家或单位,住房维修管理费等,也由国家或者单位承担,相当于职工免费住,是典型的福利房。
现在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意识到完全由财政负担住房建设的模式难以为继,开始了探索住房商品化改革。
各城市已经在试点“补贴售房”,由职工出少量成本购买单位的内部福利房,这价格受单位贴补后极低,但也仅限分到名额的单位职工购买,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质,价格也远远低于房子实际成本。
而李保国这次过来,正是接到了通知,这个福利购房,他的名字就在名单之上,毕竟他已经在信贷部干了六七年了,一家五口,现在住的还是父母的老房子。
可他手上没有钱,所以只能找李金民和张荣英想办法。
要换成李保海和李保军,有地方住,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再买福利房了。
可李保国读过书,想的远,心眼也不是俩个弟弟能比的。
这种机会,他怎么可能放弃,不管住不住,只要从父母手中抠出钱来,这房子就是他私人的。
“爸妈,我下面三个孩子呢,树大分枝,以后孩子大了都得要房子,我干了这么多年才有名额,这是一次机会,你们一定得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