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格林在主动放弃奥尔加格勒的时候就说过,要将具体的战斗给拉到宏观的层面上来。?c¢q·w_a?n′j′i^a¨.!c\o`m-
从战役的角度来看他几次三番地带领部队快进快出,将敌人的防线给搅个稀烂,迫使敌军不得不在斯维尔山脉边缘布置严密的堑壕防线。
无疑叶格林的计划在这一阶段是十分成功的。
不过自从敌军将堑壕防线给拉起来之后,革命军的战略主动性就被压缩了不少。
叶格林遂带着部队来了一个战略大迂回,在白滩沼泽这附近重创了敌军好没准备好的55师。
这一阶段的计划也很成功。
但叶格林之后的操作就有些不对劲了,不管是他主动过河进攻斯维尔山脉也好,还是被阻击后掉头进攻卢日纳也罢。
这两次的操作虽然看着都有些道理,但是比起叶格林此前的几次操作来看就存在着十分巨大的落差了。
这也是为什么卡森堡王子在面对革命军这两次战略部署的时候有些看不透的原因。
因为正常人去设计战术都是奔着最优解去的,肯定要为了战略战术目的最大化去考虑的。
这两次的战术虽然一度将帝国军给逼到绝路上,但总归都是主动丢掉了革命军自己的优势。*k^u¨a?i\d,u\b′o?o/k..,c?o¨m+
尤其是最后那一次部署,革命军不选择南面或者西面突围,而是选择了防线最为稳固的北面进攻。
在卡森堡王子看来敌军就是在主动跳入包围圈,应该是意图吸引他的调遣部队过来,然后才好让外围部队来袭击被调动的部队。
可以说王子殿下完全猜到了叶格林的战略目的,就是以自己为诱饵去吸引帝国军调动,然后才能在中途发挥他们革命军擅长运动战的优势。
之后也的确像卡森堡王子预料的一样,他轻轻调动了北面防线的几个团,革命军的106纵队果然就发动了突袭。
先是解决了奥尔加格勒西北侧的57师防线,然后在其眼皮子底下快速渡过了伊姆拉河,在南岸袭击了56师的防线差点就把56师给打了个对穿。
好在他们第一集团军的底蕴尚在,55师后续的防线制止住了56师崩溃的迹象,两个师合力拖住了这一支准备绕后突袭的敌军。
在看到革命军所有军力都被派出来之后,卡森堡王子才松了一口气,将剩下的部队都调集了过来。
然而这才是叶格林真正目的!
他所在的105纵队是诱饵,而后赶来的106纵队同样是诱饵!
真正的杀手锏是第一集团军从来都没见到过的101纵队!
什么叫把具体的战斗给拉到宏观层面上来?
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这不是发生在奥尔加格勒周边的战役,而是新生的革命军与帝国之间的战争!
帝国派来的三支军团,现在只有第一集团军完成了集结,其他方向都还在等待援军。/%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
卡森堡王子作为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官只看到了革命军在伯国北部的军事力量,他没有想到革命军竟然敢把其他方向的军力给调遣过来。
说到底他还是对帝国太过自信了,在他思维中面对帝国大军压境,敌人只有被动构筑防线节节抵抗的份,从来没有想过敌军会主动出击来应对他们的进攻。
革命军主动让出奥尔加格勒的举动让卡森堡王子产生了巨大的战略误判。
他没有想到革命军竟然能够在大战略的层面上执行如此激进的战略部署,因为这和他们主动让出城市的做法有着逻辑上的冲突。
“报告!54师的重炮部队遭到敌军的突袭,敌人机甲部队太厉害了,我方机甲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我部防线现已溃败,正在朝58师方向撤退,请求指挥部下达撤退指令。”
“再重复一遍,请求指挥部下达撤退指令,我部已无法组织任何防线!”
在战场北面,刚刚赶到战场边缘的54师主力部队遭到了101纵队机甲部队的快速偷袭。
落在队伍后方的重炮集团和后勤部队遭遇到了第一轮的袭击,改进型的亨兴6型火炮机甲为革命军提供了第一轮弹幕覆盖直接瓦解了敌军的防卫力量。
以轻型机甲为先锋,革命军的机甲部队快速突入到了帝国军的防线当中。
伯克1273型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