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称太湖异象系林宇等人"妖言惑众,私造邪器"。更致命的是,朝廷已派御史台专员前来彻查,不日便至。
湖面的蓝光愈发耀眼,漩涡中心隐约浮现出半截青铜器物。林宇握紧龙头棍,望着即将破晓的天空。在真相与谣言的较量中,他不仅要对抗湖底未知的危机,更要在朝廷的质疑中守护住最后的线索。而这场迷雾重重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帷幕。
第二章:木痕追凶
太湖岸边的寒风裹挟着湖水腥气,苏瑶蹲在一处碗口粗的爆破孔旁,镊子尖夹起的木片在月光下泛着奇异光泽。这是她第三次勘查震源区域,此前火药残留与卫星图阴影已指向人为爆破,而此刻指尖的碎屑,却牵出更令人心惊的线索——木片横截面上,细密的金色丝线如血脉般缠绕,在烛光下流转着金属质感。
“立刻封锁现场,禁止任何人靠近。”苏瑶将样本小心翼翼收入檀木匣,转身对随行盐卫下令。她深知,这种金丝状木纹绝非寻常木材所有。记忆中,父亲书房里那幅描绘郑和宝船的古画中,曾提到南洋进贡的“金丝檀”:“其木坚若精铁,纹含金丝,入水百年不腐,唯皇室可用。”
三日后,京城工部的老匠师被快马接至太湖。老人戴着水晶镜,手持放大镜反复端详木片,浑浊的眼睛突然瞪大:“错不了!这是暹罗进贡的金丝檀,百年成材,明清时专用于紫禁城梁柱与宝船龙骨。民间私用,按律当斩!”他颤巍巍翻开泛黄的《工部典章》,书页间夹着的南洋木材图谱上,金丝纹路与样本分毫不差。
林宇盯着木片,脑海中电光火石。南洋贡木、皇家制式、湖底几何阵列……这些零散的碎片骤然串联。他想起矿洞深处的青铜柱,想起玉佩上的蟒纹,更想起京城幻象中那位把玩玉佩的蟒袍官员——若说太湖异动背后藏着惊天阴谋,能调动南洋贡木、掌握古代机关术的势力,绝非寻常权贵。
“大人,有新发现!”一名盐卫匆匆呈上油纸包裹的物件。展开后,竟是半枚腐朽的青铜钉,钉帽处依稀可见云雷纹。苏瑶接过青铜钉,与木片碎屑一同放入检测仪器。随着齿轮转动,仪器嗡鸣着吐出竹简:“金属成分与矿洞汞合金吻合,木材年轮显示树龄237年,采伐于万历年间。”
“万历年间,正是郑和下西洋后南洋贸易鼎盛之时。”林宇喃喃道,“这些木材很可能是当年贡木的余料,被私藏至今。”他铺开舆图,在太湖与京城间画下连线,又标上暹罗国方位,“有人用皇家禁材在湖底建造机关,还掺杂了两淮盐矿的特殊合金……这背后定有内廷之人参与。”
苏瑶突然想起什么,翻开从工部借来的《万历工程录》。烛火跃动间,她的手指停在某页:“万历二十三年,工部曾奏请销毁剩余贡木,但最终‘暂存内库’。~看+书′屋^小/说~网/ `无*错¨内,容+这批木材此后再无记录,直到……”她指向竹简上的检测结果,“出现在三百年后的太湖湖底。”
当夜,林宇秘密修书送往京城,托可靠旧部核查万历年间贡木档案。信笺墨迹未干,湖面再次传来震动。这次的轰鸣不再是脉冲式,而是连绵不绝的震颤,湖心岛方向腾起阵阵白雾,隐约可见水下有光影闪烁。苏瑶握紧改良后的声呐装置,金属喇叭在震波中嗡嗡作响:“湖底有机关正在启动,那些几何图形……像是某种阵眼!”
岸边的村民再次陷入恐慌,有人跪地叩拜,有人收拾行囊准备逃离。林宇望着沸腾的湖水,金丝檀木的碎屑在掌心硌得生疼。他知道,当南洋贡木的秘密浮出水面,这场与幕后黑手的较量已进入白热化——能调动皇家禁物的势力,必将不择手段掩盖真相,而太湖之下,或许正埋藏着足以动摇国本的惊天机密。
深秋的雨丝斜斜掠过湖面,林宇望着被雾气笼罩的湖心岛,手中金丝檀木的碎屑仿佛还带着湖底的寒意。就在这时,一个佝偻的身影掀开营帐帘幕,老渔翁陈阿水裹着褪色蓑衣,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不安:“大人,我有话要说......”
老人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展开后竟是半块残破的青铜片,边缘刻着与爆破孔中青铜钉如出一辙的云雷纹。“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陈阿水压低声音,“咱们太湖人祖祖辈辈都知道,湖底藏着‘龙宫秘道’,那是条用南洋木头修的水下路,直通湖心岛......”
林宇和苏瑶对视一眼,心跳陡然加快。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青铜片:“明末那会儿,有支船队载着皇宫宝物往南逃,结果在太湖遇了大风浪。船沉之前,工匠们用南洋运来的硬木,连夜在湖底修了条密道藏宝贝。打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