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蒸汽机的离心调速器呈现出惊人的几何同构。
“这不可能...”陆承钧的声音从视频通话里传来,老教授推了推滑落的眼镜,“1788年发明的离心调速器,和万历年间的‘神机’共享同一套动力学模型?”他身后的书架上,摆满了关于工业革命的典籍,此刻却在苏砚发现的真相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苏砚的手指划过虚拟界面,齿轮的每一处齿槽、每一道铭文,都精准对应着动力学方程中的关键参数。
磁通门传感器的磁芯解剖工作同样颠覆认知。在电子显微镜下,磁芯内部的螺旋状纹路与《卷十一》中“指南车磁极阵列”的手绘插图完全一致。苏砚将磁芯接入自制的电磁感应装置,当电流通过时,整个实验室的金属物件开始悬浮——这分明是现代电磁学中“迈斯纳效应”的雏形。陆承钧的声音突然激动起来:“他们用天然磁石和青铜线圈构建磁场回路,虽然没有‘电磁感应’这个概念,却掌握了本质原理!”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诡异现象接踵而至。,2?0¢2!3!t*x·t,.+c/o?m¢钨钢齿轮开始自发释放微弱的电磁脉冲,实验室的监控画面频繁出现雪花噪点,精密仪器的显示屏上不时闪过明代云雷纹。某次深夜实验时,整栋大楼突然陷入黑暗,苏砚在应急灯下看见齿轮表面渗出银白色液体,在桌面上勾勒出类似电路图的图案。
军工企业的攻势也愈发猛烈。三天内,研究所遭遇五次网络攻击,防火墙日志显示攻击源来自七个不同国家。苏砚在食堂的咖啡里检测出神经毒素,实验室通风管道发现定时炸弹。更令人胆寒的是,当他调取监控录像时,发现黑衣间谍竟能绕过所有安保系统,仿佛对研究所布局了如指掌。
“他们在齿轮上动了手脚。”天工会成员林薇突然现身,她的袖中滑出一把刻着云雷纹的匕首,“每一次检测,齿轮都在向外界发送加密信号。”她将匕首插入齿轮缝隙,挑出一颗沙粒大小的装置——那是用明代青铜工艺与现代纳米技术结合制造的发射器。苏砚的瞳孔骤缩,他终于明白为何aei总能精准定位他们的研究进度。
破译齿轮加密信号的过程堪称煎熬。苏砚将《卷十一》中的“神机密码”与现代量子算法结合,连续72小时未合眼。当第一组数据被解析出来时,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那是一组指向太平洋某处的经纬度坐标,而坐标下方,赫然标注着“时空共振临界点”。
“他们要重启明代的时空实验。”陆承钧的声音带着绝望,“当年张居正的改革派发现,当机械共振频率与地磁场频率达到某个比值,就能撕开时空裂隙。但实验引发了磁暴,导致整个工部衙门在史料中消失...”话音未落,实验室的防震玻璃突然爆裂,十几名装备电磁武器的雇佣兵破窗而入,他们胸前的aei徽章泛着冷酷的蓝光。
混战中,苏砚抓起装有齿轮的铅盒冲向地下车库。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却在距离钨钢齿轮半米处诡异地偏转。林薇挥舞着匕首挡在他身后,刀刃与电磁脉冲相撞,迸发出紫色的闪电。当他们终于逃进改装的越野车时,苏砚发现齿轮表面的铭文正在发光,拼凑出《卷十一》中被焚毁的最后一页内容——那是阻止时空裂隙开启的“逆共振公式”。
研究所方向传来剧烈的爆炸声,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空。aei的武装直升机开始在空中盘旋,探照灯的光柱如同死神的镰刀。苏砚踩下油门,他知道,自己不仅要抢在军工企业之前破解全部密码,更要找到明代“神机中枢”的遗址——那里,或许藏着终结这场跨越四百年危机的关键。而此刻,钨钢齿轮在铅盒中发出蜂鸣,仿佛在倒计时某个足以改变世界的时刻。
四、历史真相
长白山深处的天工寨里,松油灯的火苗在石壁上摇曳,将陈玄策的祖父——九十九代天工堂堂主陈墨白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抚过墙上的青铜齿轮浮雕,那些历经四百年岁月的纹路里,竟嵌着与苏砚手中残件相同的微量元素。
“万历十二年,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不过是幌子。”老人从暗格里取出泛黄的丝绸信笺,上面用拉丁文与汉字交错书写,“真正的交易藏在骆驼商队的香料箱里——西方机械师用钟表技术,换走了《卷十一》的前三章。”苏砚凑近细看,信笺边角的云雷纹暗记,与aei雇佣兵装备上的徽章如出一辙。
陆承钧的声音突然从视频通话中传来,带着压抑的震惊:“我在梵蒂冈档案馆的未公开资料里,发现了1601年的机械图纸!”屏幕上,铜版画里的蒸汽装置与《卷十一》记载的“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