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660

大明锦衣卫660

们用改良的水冷铳击退了倭寇。但千雪倒下前,她问我:''这些凝聚着不同文明智慧的机关术,难道只能用来杀人吗?''\"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和歌集上的血渍,\"徐大人穷尽一生,想要证明的也不是谁的学问更高明,而是不同的智慧可以相互交融,造福世人。\"

青梧突然想起,这些年来,师父将水冷铳的技术一点点拆解改良。曾经喷射冰刃的龙嘴,如今成了灌溉系统的出水口;精密的汞液循环装置,被用来调节水温,让北方的农田也能种出稻米;甚至连铳管上的瞄准镜,都被改造成了天文观测的工具。

\"战争或许能靠武器赢得一时,但真正的太平,\"叶寒将机关匣合上,\"需要人心的改变。当我们把用来制造杀戮的技术,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力量,才是对徐大人和千雪最好的告慰。\"

这时,工坊外突然传来喧闹声。几名工部官员闯了进来,为首的千户满脸怒容:\"叶匠师!你可知北境战事吃紧?朝廷要的是火器,火器!你却拿这种......这种农具图纸来敷衍?\"

叶寒平静地看着他,指了指工坊里陈列的各种装置:\"千户大人请看。这些用改良后的火器技术建造的水车、纺织机、甚至是给百姓治病的蒸汽理疗仪,哪一样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富足,国家自然安定,又何须一味依靠火器?\"

千户正要反驳,却被青梧递来的一份报告止住了话头。报告上详细记录着,去年北方某地因推广了这种改良的灌溉系统,粮食产量翻了三倍,流民减少,匪患也随之平息。

\"真正的强大,不是让敌人恐惧,\"叶寒的目光落在机关匣上,\"而是让自己的百姓不再受冻挨饿。\"

雪不知何时停了,第一缕晨光透过工坊的小窗洒进来,照在那份水车图纸上。铜龙纹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杀戮的龙息终将化作润泽万物的清泉,而文明的交融,本就该用来守护生命,而非毁灭。

青梧拿起图纸,走向还在犹豫的工部官员。他知道,改变人心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像师父这样的勇者还在,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最锋利的武器,不是能穿透铁甲的铳弹,而是让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智慧。

文明薪火长明

金陵城的暮春,细雨如丝,军器局地下工坊内,铜制管道蒸腾的白雾与烛火交织,勾勒出朦胧的光影。叶寒独坐案前,苍老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檀木机关匣,匣子表面的墨家云雷纹、泰西齿轮图腾与樱花暗纹在烛光下流转,仿佛封存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师父,工部的人又来催问火器改良的进度了。\"弟子青梧匆匆走进工坊,话语中带着几分焦虑,\"北境战事吃紧,他们说急需威力更强的火器御敌......\"

叶寒抬起头,目光深邃如渊,他望着陈列架上那支经过改造的水冷铳。曾经泛着冷光、用于杀戮的武器,如今龙目镶嵌的红宝石已换成温润的白玉,铳管上的铜龙纹不再吞吐冰刃,而是连接着一套精巧的灌溉装置。\"青梧,你随我来。\"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叶寒缓缓打开机关匣,取出徐光启的注疏手稿,泛黄的纸页在烛光下微微颤动。\"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手稿,中、西、日三种文字如溪流般交织流淌,工整的汉字旁是娟秀的假名,几何图形与星象图之间穿插着拉丁文批注,不同文明的智慧在同一张纸上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徐大人穷尽一生追求的,从来不是更厉害的杀人技术。\"叶寒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墨家兼爱非攻的哲思,倡导的是止戈为武,以和平之心对待万物;泰西格物致知的智慧,追求的是探索自然、造福人类;和歌中物哀共生的意境,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这些文明的瑰宝,本就该用来造福苍生,而不是成为杀戮的工具。\"

青梧凑近细看,只见手稿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理论,还有许多关于民生的批注。徐光启在《泰西水法》旁写道:\"此术若用于灌溉,可解万民之渴\";在墨家机关术图解边批注:\"改良此机,或可助农桑\"。而千雪的和歌集与手稿相互呼应,诗行间透着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可是师父,\"青梧忍不住开口,\"如今战事紧迫,若不用火器御敌,百姓如何能免受战乱之苦?\"

叶寒沉默片刻,目光转向窗外。春雨中,远处的农田里,农民们正在使用由火器技术改良而来的灌溉工具,潺潺流水滋养着嫩绿的秧苗。\"青梧,你还记得台州湾之战吗?\"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