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破晓时,崔知夏站在焦黑的了望塔上。海面上漂浮着破碎的镜片与敌船残骸,改良后的仰仪仍在轻微震颤,天池中的浮箭指向新的未知角度。阿砚捧着从敌舰上缴获的青铜罗盘走来,上面的海东青图腾泛着诡异的幽光。\"先生,东南海域的光纹信号还在持续。\"少年参将的声音带着疲惫,\"这次的频率...\"他顿了顿,\"与星图上隐雾岛的方位完全吻合。\"
崔知夏望向东方海平线,那里,隐雾岛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握紧手中的三棱镜,破损的镜片折射出残缺的彩虹。十二色光谱的秘密刚刚揭开一角,而真正的挑战,藏在那座迷雾笼罩的岛屿深处。海风卷起她破碎的衣襟,她知道,这场光与暗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最惊心动魄的篇章。
术数幽光
三日后的子夜,登州港被浓稠如墨的乌云笼罩。改良后的仰仪突然发出尖锐蜂鸣,声浪震得了望塔的青砖簌簌落灰。崔知夏撞开木门的瞬间,寒意裹挟着咸腥海风扑面而来,阿砚已守在仪器旁,青铜仰仪的天池中,浮箭如疯魔般旋转,最终颤抖着指向东南偏南27度——那是海图上标注着\"鬼礁海域\"的禁忌方位。
\"启动三棱镜阵列!\"她的声音划破死寂。十二面副镜在齿轮咬合声中展开,利玛窦赠予的水晶三棱镜嵌入黄铜支架的刹那,异变突生。本该分解为七色的光束,竟裂变成十二道更为纤细的光谱,赤光如血般分成深浅两重,靛蓝与紫色间浮动着妖异的暗紫,在墙面《永乐大典》目录轴上投下扭曲的光影。
\"这是...《永乐大典》中失传的十二色分光术!\"阿砚的惊呼带着颤音,锁子甲下渗出冷汗。少年参将握紧鱼肠剑,剑身映出那些不断重组的光纹,竟隐隐勾勒出海东青展翅的轮廓。崔知夏却将手探入怀中,指尖触到油纸包裹的残卷——那是从文庙密室暗格里取出的泛黄手稿,边缘批注的字迹与父亲如出一辙。
\"取算筹。\"她的语调冷静如冰。骨制算筹在沙盘上飞速排列,解缙\"用韵以统字\"的编纂原则在她脑中化作流动的星图。这次推演不再是七色光谱的简单对应,十二色分光术的复杂公式如锁链缠绕,每一次筹码交错都伴随着对失传密语的破解。当最后一枚算筹落下,沙盘上的矩阵突然与头顶北斗七星的方位重叠。
\"子部·术数类...\"崔知夏的瞳孔收缩。推演结果指向的,竟是《永乐大典》总目里从未记载的神秘典籍。更惊人的是,典籍编号旁若隐若现的半朵海东青图腾,与倭寇布防图、镜师傀儡身上的标记完全吻合。她猛然想起残卷中被虫蛀的段落,那些看似杂乱的星象图,此刻竟与十二色光谱形成完美呼应。
港口方向突然传来震天巨响。崔知夏冲向栏杆,只见十二艘倭寇镜舰呈北斗阵型破浪而来,船头巨型三棱镜吞吐着紫金色光芒。更可怖的是,桅杆顶端的球形装置开始运转,三十六面紫晶棱镜折射出的光束在空中编织成死亡光网,所过之处海水沸腾,明军战船在光刃切割下裂成碎片。
\"启动磁石滤网!\"她对下方嘶吼,同时将父亲遗留的银匕首插入光学台核心。三百面水晶棱镜发出嗡鸣,却在接触敌舰镜光的瞬间迸出裂纹——倭寇的镜片边缘泛着诡异的银灰色,那是混入液态水银的改良版\"分光镜\"。阿砚浑身浴血地冲上塔楼:\"先生!他们的镜阵核心在旗舰桅杆!那里有个刻着海东青的罗盘!\"
崔知夏举起望远镜,镜片中映出戴着海东青面具的镜师。对方操控的十二面悬浮小镜里,竟流转着《永乐大典》残页的虚影。她突然将残卷平铺在光学台上,当十二色光谱扫过泛黄纸页,奇迹发生了——手稿中被岁月侵蚀的空白处,浮现出用隐形墨水书写的星象图,与倭寇镜舰的布阵方位完全一致。
\"原来如此...\"她的指尖抚过算筹推演的轨迹,\"他们在用二十八宿的运行规律校准镜光!\"崔知夏迅速调整三棱镜角度,将十二色光谱重组为螺旋状光束。当反击的光芒击中敌方镜阵,她终于看清镜师面具下的机械义眼——那是用《永乐大典》机关术改造的傀儡,胸腔里嵌着半卷泛着金光的典籍,封皮赫然印着\"天工开物·术数篇\"。
战斗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达到高潮。崔知夏将银十字架嵌入光学装置,三百面棱镜迸发出刺目白光。十二色光谱与白光融合成光柱,撕开敌方镜阵的瞬间,她看到镜师傀儡怀中掉落的青铜令牌,上面的海东青图腾与父亲遗物中的半块严丝合缝。当第一缕阳光刺破硝烟,崔知夏跪在满地镜片中,手中攥着从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