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口呆:\"大人,这样会...\" \"没错,会引发雷区爆炸。\"赵莽的眼神坚定如铁,\"但我们可以让爆炸提前发生!\"他将律管重重插入编钟,\"用声波制造人工地震,在倭寇启动发生器前引爆哑弹!\"
声波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向地底。赵莽感觉自己的耳膜几近破裂,鲜血顺着嘴角流下,但他依然死死吹奏着律管。十二架编钟同时迸发刺目蓝光,与倭寇的发生器形成强大的共振场。地底传来沉闷的轰鸣,第一枚哑弹轰然引爆,气浪掀起数十丈高的尘土。
连锁反应瞬间开始。三百枚哑弹如璀璨的流星般接连炸开,剧烈的震动震碎了玄武岩柱,摧毁了倭寇的声波发生器。火光中,赵莽看到倭寇士兵惊恐的面容,他们精心布置的杀局,在声波的力量下土崩瓦解。
当晨光终于刺破云层时,雁门关下已是一片焦土。赵莽瘫坐在残破的编钟旁,胸口的刺青黯淡无光。陈铁牛从废墟中捡来半块刻有菊纹的青铜碎片,上面的铭文显示,这竟是三百年前倭寇先祖留下的遗物。原来,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战后,神机营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那些玄武岩柱内部,竟刻着与明军编钟相同的二十八宿图纹。赵莽望着这些古老的符号,突然明白,这场战争不仅是中日两国的较量,更是两种声波秘术的终极对决。而他,有幸成为了守护古老秘密的最后一道防线。
多年后,每当夜幕降临,雁门关的废墟中依然能听到若有若无的编钟声。路过的旅人说,那声音里既有金戈铁马的杀伐,也有星辰运转的低语。而在神机营的密档里,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只有短短一句:\"音破幽冥,生死之间,唯律永恒。\"
声震幽冥
朔风卷着砂砾拍打在指挥部牛皮帐篷上,赵莽用青铜尺重重敲了敲沙盘:\"倭寇能用玄武岩消解声波,我们就用他们的法子撕开防线!\"烛火在他眼底跳动,映得满手油污的图纸泛着冷光——那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声波传导路径,还有被红笔圈出的雷区薄弱点。
陈铁牛捏着半块熔毁的青铜残片挤进帐篷:\"大人,工匠们在玄武岩柱残骸里发现了这个!\"残片上菊纹交错的缝隙间,嵌着细小的音波传导槽,与明军编钟的共振结构如出一辙。赵莽瞳孔骤缩,突然抓起案头的《乐律全书》,泛黄书页间夹着的战国竹简残片应声而落,上面的蝌蚪文与残片纹路完美契合。
\"原来如此...\"他的手指抚过竹简上\"声锁九幽\"的批注,\"倭寇用了改良版的''阴阳逆鳞阵'',我们要破阵,就得用他们最擅长的共振传导!\"帐篷外传来编钟调试的嗡鸣,十二架青铜重器正在寒风中震颤,钟体表面的二十八宿图纹渗出暗红液体,在月光下凝结成诡异的卦象。
当夜,二十名工匠裹着铜丝披风潜入雷区。他们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撬开冻土,将剩余的三十六枚哑弹改造成集束装置。弹体间缠绕着特制的共振传导索——那是用日军通讯电缆拆解的铜芯,表面刻满明军特有的音律符号。赵莽亲自将最后一枚哑弹嵌入阵眼,金属碰撞声在死寂的荒原上格外清晰。
\"大人,倭寇营地有异动!\"小张举着改造过的声波探测仪冲来。屏幕上的波纹突然剧烈扭曲,化作尖锐的锯齿状——这是大规模声波攻击即将启动的前兆。赵莽抬头望向天际,北斗七星的勺柄不知何时偏移了方位,正对着雁门关西侧的玄武岩残柱。
\"准备迎敌!\"他扯开染血的披风,铜丝内衬在夜色中泛着冷光,\"传令编钟阵列,按''坎离互济''谱式调音!\"话音未落,地底传来齿轮转动的轰鸣,十二根玄武岩残柱突然亮起幽蓝火焰。倭寇本阵方向,数十台青铜铸造的声波发生器缓缓升起,菊纹刻度在火光中流转,与明军编钟形成诡异的呼应。
第一波音波攻击来得猝不及防。赵莽感觉耳膜仿佛被利刃刺穿,地面的冻土在声波震荡下寸寸龟裂。他死死盯着探测仪,当波纹峰值达到763hz时,突然大喝:\"奏响反向频率!\"十二架编钟同时迸发刺目蓝光,与倭寇声波相撞的瞬间,空气里炸开无数金色火花。
但倭寇显然早有准备。发生器的频率开始诡异地变化,从单一音波转为复合共振。赵莽的探测仪屏幕布满杂乱波纹,突然,他发现某个频段的震动与集束哑弹的共振阈值完美契合!\"快!切断传导索!\"他话音未落,西侧雷区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一枚哑弹被意外引爆,气浪掀翻了最近的发生器。
\"不好!连锁反应要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