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94

大明锦衣卫994

更清晰地显露出戚继光的朱批:“嘉靖四十三年,养蛊世家助倭寇制邪器,败后遁入辽东。”

阿朵的蛇纹囊在挣扎中炸开,里面滚出枚青铜令牌,正面是叶赫部的狼头,背面赫然是倭寇的太阳旗。赵莽的指尖抚过令牌边缘,想起祖父讲的故事:戚家军在台州抗倭时,曾缴获过类似的令牌,持牌者能用蛊虫控制战俘,组成不死军团。

“你们和倭寇是什么关系?”他将刀抵住阿朵的咽喉,城楼下的铁兽传动轴突然发出悲鸣,像是感应到主人的危机。《纪效新书》的“倭情篇”在风中翻动,里面记载着倭寇与苗疆部落的密约,用朱砂画的联络图上,狼山的位置被圈了个红圈。

沈若谷提着药箱赶来时,正撞见阿朵试图用蛊虫自尽。老大夫的银簪及时刺入她的人中,簪尖带出条半寸长的黑虫:“是‘子母蛊’,母虫在她身上,子虫藏在铁兽里。”他指着阿朵锁骨处的刺青,那里的蛊虫图案正在褪色,“这刺青用倭人的桐油调和朱砂刺成,遇血才显形。”

赵莽突然想起解剖控尸兵时,齿轮箱里发现的桐油痕迹。《纪效新书》里说,倭寇的战船常用桐油防水,而苗疆的蛊虫最怕桐油——这看似矛盾的细节,恰恰证明两者早有勾结,用彼此的克星来制作更阴毒的武器。

“狼山的母巢,藏着多少倭寇后裔?”他将青铜令牌拍在阿朵面前,令牌背面的太阳旗在火光中泛着冷光。广宁卫的俘虏营里,有几个叶赫部士兵的口音带着明显的浙东腔,当时只当是巧合,现在想来,恐怕是倭寇的遗种。

阿朵的嘴唇突然发紫,显然是想咬碎藏在齿间的蛊药。苏眉的银镯及时缠上她的下颌,磁石链节吸出颗黑色药丸,药丸在月光下融化,露出里面的倭寇文字:“以苗疆之蛊,补倭器之短,共图中原。”

赵莽将药丸的残渣涂在《纪效新书》的“军器篇”上,戚继光绘制的倭寇铁炮图旁,突然显露出被虫蛀的批注:“倭器缺韧性,苗蛊补其柔;苗蛊缺刚猛,倭铁补其锐。”字迹下的朱砂印记,与阿朵刺青的颜料成分完全相同。

城外的雪原上传来异动,铁兽的残骸里钻出些戴斗笠的身影,穿着叶赫部的皮袄,手里却握着倭寇的倭刀。赵莽认出他们腰间的令牌,与阿朵的青铜牌属于同一批次,只是太阳旗的图案更模糊,显然是后造的仿品。

“是倭寇的余孽。”他将《纪效新书》的残卷举过头顶,“戚将军早就说过,这些人最擅长借壳重生,当年躲进苗疆,如今又投靠叶赫部,骨子里还是想亡我大明!”

苏眉的银镯突然指向俘虏营。那里的几个浙东腔士兵正在互传眼色,脖颈处的衣领下,露出与阿朵刺青相似的纹路。当缇骑冲进去时,果然在他们的行囊里搜出倭式甲胄,甲片的锻造工艺,与铁兽传动轴的青铜成分完全一致。

阿朵看着被押走的同伙,突然凄厉地笑起来:“你们毁不了母巢!那里有戚家军的叛徒,给我们画了偏厢车的图纸!”她的目光扫过赵莽手中的残卷,“那叛徒的后代,现在就在你们卫城当差!”

赵莽的心猛地一沉。《纪效新书》的“车营篇”里,确实夹着张匿名的批注,详细标注了偏厢车的弱点,字迹与广宁卫军械官李三的笔迹极为相似。他想起李三昨日借口检查破轴器,曾靠近过城楼上的铁制支点。

“拿下李三!”他的吼声在卫城回荡。当缇骑冲进军械房时,李三正将偏厢车的改良图纸塞进火盆,灰烬里残留的纸角,画着与阿朵刺青相同的齿轮图案,旁边用倭文写着“多谢指教”。

李三的供词解开了所有谜团:他是嘉靖年间投靠倭寇的戚家军叛徒后裔,祖传的联络图上,养蛊世家的标记与倭寇的太阳旗重叠。三年前叶赫部找到他,用苗疆蛊术控制其改造偏厢车,才有了如今的铁兽之祸。

阿朵在囚牢里绝食而亡前,用鲜血在墙上画了最后一幅刺青——七只蛊虫啃食着青铜齿轮,齿轮的中心是个“戚”字。赵莽看着那幅血图,突然明白戚继光为何要在《纪效新书》里附录苗疆部落图:不是记恨,是警示,提醒后人有些敌人,会换着面目回来。

他将阿朵的刺青拓印在羊皮纸上,与《纪效新书》的残卷装订在一起。广宁卫的军民路过城楼时,都会驻足观看,听赵莽讲述这段跨越百年的恩怨:“倭寇的刀、苗疆的蛊、叶赫部的狼,从来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忘了祖宗的教训。”

沈若谷给城楼上的伤兵换药时,总会指着那幅拓印的刺青:“你看这齿轮,终究卡不住蛊虫;这蛊虫,也啃不动戚将军留下的章法。”老大夫的银簪在阳光下泛着光,像在续写《纪效新书》的新篇——关于传承,关于警惕,关于无论敌人换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