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食恶果的裁决书。
第三章 黄金面具的线索
黄金面具的水晶眼窝在正午阳光中泛着灼人白光。赵莽将《九章算术》铺在祭坛石台上,指尖划过“开方术”的公式,当他按书中算法算出45度角时,水晶折射的光斑突然在硫磺矿脉上凝成一点,那里的黄色气体开始冒烟,温度计的水银柱疯狂攀升——这角度,正是阳光聚焦引燃硫磺的临界点。
“原来不是分光,是聚光。”他调整面具的角度,光斑在岩壁上画出精准的直角,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完全相等,恰好符合“开方术”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玛雅人用20进制计数,却用和我们相同的几何原理设计武器。”
老陈举着盾牌挡在光斑路径上,皮革表面瞬间被灼出焦痕:“这威力比火铳厉害!307吨硫磺气体要是被点燃,整座火山都会炸上天。”
面具内侧的黄金壁突然映出细小的刻痕。赵莽用银簪拓印下来,发现是组微型的角度刻度,从0度到90度均匀分布,每个刻度旁都刻着对应的玛雅数字,其中45度的位置被朱砂重点标记,旁边的符号翻译成汉语是“硫火之门”。
“走私者只看到了黄金,没看懂这些刻度。”他想起在走私船搜出的笔记,西班牙人抱怨“水晶折射毫无规律”,却不知需要用《九章算术》的“开方术”校准角度,“他们熔不掉面具,更解不开这几何密码。”
火山地热在午后升至峰值。赵莽盯着水晶折射的光斑,当温度达到硫磺的燃点(250c)时,光斑落点的黄色气体突然爆燃,火舌顺着矿脉的缝隙蔓延,却在预设的安全线前自动熄灭——那里的岩壁被凿成45度的斜面,恰好反射掉多余的热量,这是面具刻痕里隐藏的“防火线”设计。
“终极武器的关键不是破坏,是控制。”老祭司用骨杖指着燃烧后的灰烬,“玛雅人留下的不是毁灭手段,是在必要时净化矿脉的方法。”
赵莽突然在面具黄金边缘找到个活动轴。转动轴时,水晶眼窝的角度会精确微调,配合“开方术”的公式,光斑能在307吨硫磺矿脉的分布图上,精准定位每个引爆点。当他将光斑对准核心区时,《九章算术》的书页突然被气流掀起,露出夹着的半张图纸——那是父亲手绘的“聚光镜设计图”,与黄金面具的结构分毫不差。
“是父亲参与过玛雅遗迹考察。”他摸着图纸上的批注,“他说‘东方式几何与玛雅水晶,在45度角相遇’,原来不是空话。”
走私者的号角声从矿洞传来。赵莽迅速将面具藏进石壁暗格,暗格的角度经过计算,既能让阳光透过水晶,又不会提前引燃硫磺。当西班牙人举着火把冲进神庙时,只看到空荡的祭坛和地上未烧尽的硫磺灰烬,没人注意到暗格里,水晶折射的光斑正沿着“开方术”的轨迹,在矿脉深处画着无形的引线。
“他们在找能引爆矿脉的方法。”老陈往火铳里填装弹药,“却不知道答案就刻在他们想毁掉的面具上。”
日落前的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水晶。赵莽看着光斑在307吨硫磺矿脉的分布图上,组成完整的“开方术”公式,突然明白玛雅人的智慧:用黄金的稳定性保存关键信息,用水晶的折射性实现精准打击,再用普世的几何原理作为解密钥匙,无论哪个文明的人发现,只要懂“45度角”的力量,就能启动这终极防御。
“明天午时,用它来净化矿脉。”他将面具的角度固定在45度,水晶折射的光斑直指走私者的熔炼工坊,“让阳光当引信,让硫磺当火药,这才是对掠夺者最好的回击。”
老祭司将圣油涂在面具的活动轴上,防止被火山灰卡住。“羽蛇神说,万物皆有角度,正义的角度永远是45度。”他看着水晶折射的光斑在暮色中渐渐变淡,“不偏不倚,刚好能点燃罪恶,又不伤及无辜。”
夜幕降临时,赵莽站在神庙顶端。黄金面具的轮廓在月光下与远处的火山口形成奇妙的呼应,两者的连线与地面恰好成45度角。他想起《九章算术》里的话:“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而这黄金与水晶的组合,正是天地法则在人间的投射,用最朴素的几何原理,守护着最本真的正义。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赵莽知道决战的时刻近了。他握紧怀中的《九章算术》,指尖在“开方术”的公式上反复摩挲,这来自东方的智慧,与玛雅的黄金面具在火山岛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所谓终极武器,从来不是暴力的炫耀,是文明与自然对话的密码,是让罪恶在精准计算的正义面前,无处遁形的力量。
第四章 硫磺矿的引爆准备
硫磺矿脉的岩壁在镐头下迸出火星。赵莽抹了把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