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0

大明锦衣卫1010

携手,再危险的矿脉,也能变成正义的武器。

第四章 硫磺矿的引爆准备

赵莽将《天工开物·五金》摊在火山石上时,硫磺粉末正顺着指缝漏进硝石堆。书页上“火法配药”的章节被硫磺蒸汽熏得发黄,其中“硫三成,硝五成,炭二成”的配比,在阳光下与他面前的三堆原料形成精准的对应,而旁边批注的“银粉增威”四字,墨迹里还嵌着细小的银粒,显然是前人反复试验的痕迹。

“按这个比例,再加千分之一的银粉。”他用银勺舀起自家银铺精炼的银粉,粉末细得能悬浮在空气中,接触到硫磺的瞬间,竟泛起淡淡的蓝光,“《五金》说‘银性烈,触硫则怒’,这蓝色火焰就是信号,在火山灰里也能一眼认出。”

老陈正用青铜碾子研磨木炭。炭粉的颗粒度经过筛选,必须能透过银质筛网——这是赵莽定的规矩,颗粒越细,与硫磺、硝石的混合越均匀,加上银粉的催化,爆炸威力才能稳定提升1.5倍。当三种原料在银盆里拌匀时,混合物自动形成螺旋状的纹路,像极了火山熔岩的流动轨迹。

“走私者用的黑火药没加银粉。”查克捧着玛雅人的陶瓮,里面装着他们祖传的“硫火粉”,成分与《天工开物》的配方惊人相似,只是用黑曜石粉代替了银粉,“祖先说银是‘月亮的骨头’,能让火焰听话。”

赵莽将银粉倒入陶瓮时,混合物突然沸腾起来。硫磺、硝石、木炭在银粉的催化下产生剧烈反应,冒出的蓝烟在阳光下组成玛雅文的“威力”字样,而陶瓮内侧的刻度显示,此刻的药量恰好能引爆307吨硫磺矿——这是黄金面具的数字与《五金》配方共同校准的结果。

通道深处传来硫磺矿脉的爆裂声。赵莽迅速将配好的炸药装进银质外壳,壳壁的厚度经过计算,爆炸时会与内里的银粉形成二次反应,蓝色火焰的持续时间延长至普通炸药的三倍,足够同盟的船队在十里外确认引爆成功。

“每个银壳都刻着编号。”他在外壳上敲下“叁零柒”的印记,与黄金面具的数字呼应,“这样就算有些没爆,也能知道还剩多少药量。”

配药的第五天,走私者的巡逻队突然靠近通道。赵莽让众人迅速用湿布盖住银盆,蓝烟被捂住的瞬间,查克吹起了玛雅人的骨笛,笛声与矿脉的震动频率一致,成功骗过了走私者。当对方离开时,赵莽发现银盆边缘的蓝焰没完全熄灭,在石头上烧出细小的蓝色痕迹,像给大地盖了个隐秘的印章。

“这蓝色火焰就是最好的标记。”老陈用刀刮下石上的痕迹,“以后就算炸药被埋在火山灰里,也能靠这颜色找到。”

引爆前一夜,赵莽检查所有炸药。银质外壳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每个壳壁上的编号都清晰可辨,而陶瓮里剩下的药粉,刚好够制作最后一枚信号弹。查克用玛雅历法推算的引爆时辰,与《天工开物》记载的“硫火最烈时”完全重合——寅时三刻,此时火山气压最低,硫磺气体最密集。

“银粉的比例再核对一遍。”赵莽盯着账簿上的数字,突然发现走私者的配药记录里,硫磺含量高达五成,却毫无威力数据,“他们只知道加量,不懂平衡,难怪炸不开矿脉。”

查克突然指向通道入口。银质封门的缝隙里,渗出的蓝烟比往常浓了三倍,这是硫磺浓度达临界值的信号。赵莽迅速将最后一枚信号弹交给了望手,银壳上的蓝色火焰图案在火把下格外醒目——这是给同盟船队的约定,看到蓝火升起,就意味着岩浆即将改道。

撤离通道的银壁在身后发出轻响。赵莽知道那是硫磺气体开始侵蚀银材的声音,但他并不担心——《天工开物》说“银虽柔,遇硫则刚”,这些银质外壳和通道里的银矿废料,会像忠诚的卫士,坚守到最后一刻,用精准的爆炸和醒目的蓝火,为这场跨越文明的守护,画上圆满的句号。

当寅时三刻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赵莽望着火山岛的方向,握紧了手中的《天工开物》。书页上的银粉批注在晨光中发亮,与查克骨笛上的银饰、黄金面具的水晶折射、玉玺残片的红光,在这一刻形成奇妙的共鸣——原来真正的“天工”,从不是孤立的技艺,是不同文明在守护自然与正义时,达成的最美默契。

第四章 硫磺矿的引爆准备

银钞同盟的补给船刚驶入火山岛港口,西班牙巡逻舰的炮口就转了过来。赵莽站在甲板上,看着帆布上印着的\"马尼拉商会\"字样在阳光下褪色,靴底踩着的木箱里,水晶棱镜正随着海浪轻轻震动——那些拳头大的透明晶体,按《羽蛇密码》记载的\"六棱镜阵\"排列,能将阳光折射成玛雅人能看懂的光斑信号。

\"放下货梯!\"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