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0

大明锦衣卫1010

石,裂隙中露出的黄金光泽让他呼吸一滞——那是半张嵌在石壁里的玛雅面具,黄金表层的蚀痕恰好在眼窝处形成完整的轮廓,镶嵌的水晶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斑,将岩壁照得如同撒满碎钻。

“《羽蛇密码》里的分光仪!”老陈突然惊呼,手指着光斑组成的图案,“你看这六边形的光斑排列,和古籍插图里的‘矿脉显像仪’分毫不差!”

赵莽凑近面具时,水晶折射的光斑突然重组。原本散乱的光点沿着岩壁的纹路流动,在苔藓覆盖的石面上画出网状的线条,线条交汇处的三角形标记泛着红光,形状与他们之前测绘的硫磺矿核心区完全吻合。更惊人的是,标记旁的光斑组成了玛雅文的“危险”字样,笔触的粗细对应着矿脉的危险等级。

“这是玛雅人的禁区地图。”他掏出石墨笔,沿着光斑的轨迹拓印,“水晶能过滤阳光中的杂光,只留下与硫磺矿脉共振的波段——《羽蛇密码》说的‘分光辨矿’,原来就是这个原理。”

老祭司用骨杖轻敲面具的黄金边缘。被敲打的位置突然弹出细小的齿轮,齿轮转动的声响里,水晶折射的光斑开始缓慢移动,像在演示矿脉的扩张趋势。赵莽发现,移动的轨迹与近三年的火山喷发记录高度重合,每个新出现的红色三角,都对应着一次小规模的硫磺喷发。

“面具是活的地图。”老祭司的指甲划过光斑边缘,“羽蛇神教会我们用它标记危险,西班牙人却想偷去寻银矿。”

面具的另一半在神庙深处的祭坛下被找到。当赵莽将两半黄金拼合,水晶折射的光斑突然剧烈闪烁,岩壁上的网状线条亮起刺眼的红光,在地面投射出立体的矿脉模型——模型中心的黑色区域正在扩大,边缘标注的玛雅数字换算成十进制,恰好是“15”,这是《羽蛇密码》记载的“硫磺矿喷发倒计时”单位。

“还有十五天。”赵莽的指尖在模型边缘游走,那里的光斑组成了条狭窄的通道,“这是唯一没被矿脉覆盖的安全路线,通向神庙的地下避难所。”

西班牙走私者的脚步声突然从甬道传来。赵莽迅速将面具藏进祭坛的暗格,暗格的石壁上刻着与面具相同的水晶凹槽,光斑透过石缝继续在隐蔽处投射地图,像给同盟留下的秘密路标。当走私者举着火把冲进来时,只看到空荡的祭坛和散落的黄金碎屑。

“他们在找能定位银矿的工具。”老陈看着走私者离去的背影,“却不知道面具真正的用途是标记死亡区。”

夜幕降临时,赵莽取出面具研究。月光透过水晶的角度与日光不同,折射的光斑在岩壁上显露出新的图案——那是玛雅人绘制的火山剖面图,硫磺矿脉像缠绕的毒蛇包裹着银矿,而剖面图的注释写着“银在硫中,如鱼在沸汤”,笔迹与《羽蛇密码》的作者完全一致。

“原来玛雅人早就知道银硫共生的危险。”他突然明白,面具眼窝的水晶不仅是分光仪,更是警告的眼睛,“他们不挖高纯度银锭,不是没技术,是不敢打破硫银平衡。”

面具的黄金边缘在此时发烫。赵莽发现内侧刻着极小的银线,组成与走私银锭相同的星芒状印记,只是这些银线在光斑照射下会变色,接触过高硫银锭的部分呈黑色,纯净的部分则保持银白色。这分明是天然的硫含量检测尺,比他的玉玺预警器更精准。

“准备转移遗民。”赵莽将面具交给老祭司,“按月光下的安全路线走,十五天内必须撤出硫磺矿脉的范围。”

撤离的队伍在光斑指引下穿过甬道。赵莽看着黄金面具在老祭司手中发光,水晶折射的安全路线始终亮着柔和的白光,遇到隐藏的矿洞陷阱时,光斑会突然变成红色警示。有玛雅孩童伸手去摸红光,被家长按住——他们从小就知道,这是羽蛇神的警告,碰不得。

当最后一个玛雅人进入避难所,赵莽回头望了眼神庙。月光透过水晶的光斑还在岩壁上闪烁,像无数双守护的眼睛。他突然想起《羽蛇密码》的最后一句话:“黄金面具不是寻宝图,是救命符,它让我们知道哪里不该去,比知道哪里有宝藏更重要。”

甬道的石门缓缓关闭,将硫磺矿的危险隔绝在外。赵莽握紧怀中的拓印地图,光斑的轨迹在他脑海里清晰如昨。这黄金面具揭示的真相,远比银矿的位置更珍贵——真正的智慧从不是贪婪的指南针,是懂得敬畏与避让的生存哲学,就像玛雅人在火山岛上世代相传的真理:知道危险在哪里,才能活得更久。

第三章 黄金面具的线索

黄金面具在祭坛石台上泛着冷光。赵莽用银簪挑起面具内侧的积灰,玛雅数字“13·7”突然在晨光中显形——这组刻在黄金内壁的符号,在20进制换算规则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