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11面较小的镜子,形成一个神秘的阵列。
杰克激动地走向那面最大的镜子,检测结果显示,它的汞含量处于“低 - 高 - 低”循环中的第二个“低”阶段。他仔细观察镜子的方位,发现它与周围镜子的角度偏差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
突然,洞穴里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地面开始微微震动。杰克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发了某个机关。他迅速打开祖父的笔记,对照着上面的星象图和历法记录,开始解读镜子的方位密码。
他发现,将镜子的方位偏差与玛雅历法中的重要时间节点相结合,就能得到一串数字。这些数字对应着洞穴石壁上的特定位置。杰克按照数字提示,在石壁上找到了隐藏的凹槽,将随身携带的水晶石嵌入其中。
随着最后一块水晶石嵌入,整个洞穴亮如白昼。巨大镜子的镜面开始泛起涟漪,仿佛变成了一面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杰克犹豫了一下,还是踏入了镜子的光芒之中。
光芒消散后,杰克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宏伟的神庙内部。墙壁上镶嵌着黄金和宝石,描绘着玛雅文明的辉煌历史。在神庙的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满了文字和符号。
杰克走近石碑,开始解读上面的信息。原来,这些镜子不仅是通往神庙的钥匙,更是玛雅人记录天文和气候的一种方式。通过汞含量的变化和镜子的方位偏差,他们能够预测旱季和雨季的到来,安排农业生产和祭祀活动。
而这座神庙,正是玛雅人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的圣地。杰克在神庙里发现了更多关于玛雅文明的珍贵文物和文献,他知道,这次探险不仅解开了祖父的谜题,也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当杰克带着收获离开神庙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那片神秘的地下世界。他知道,玛雅文明的秘密还有很多等待着被揭开,而他与这些镜子和银币罗盘的奇妙冒险,只是一个开始。
勾股算尽汞光谜
赵莽蹲在第12面水银镜前,指尖捏着的青铜算筹在潮湿的石地上划出浅痕。镜面反射的幽光映着他额角的汗珠,在岩壁上投出细碎的光斑,像被打碎的星子。背包里的银币罗盘正发出持续的嗡鸣,四枚银币边缘凝着的白霜已结到第三层——这是汞蒸气饱和的征兆。
“《九章算术》勾股章,‘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他喃喃自语,将算筹摆成直角三角形,短边对齐镜面底座的刻痕,“镜面底边到地面垂高三尺七寸,反光点在穹顶距离地面一丈二尺,求倾角。”
算筹在石地上滑动的沙沙声里,罗盘突然剧烈震颤。高汞银币与低汞银币之间裂开一道细缝,赵莽立刻掏出祖父留下的铜秤,挂钩勾住两枚银币的缝隙处。秤砣滑动的瞬间,秤杆精准停在“斥力差0.3两”的刻度线。
“来了。”他瞳孔骤缩。三年前在西安碑林拓下的《九章算术》残卷里,祖父用朱砂圈过一行批注:“汞差三钱,角偏十五,阴路自开。”
赵莽猛地抬头,手电光束撞在水银镜中央。镜面突然像活物般泛起涟漪,原本垂直的镜面开始向东倾斜,边缘与石壁的夹角在光束里逐渐清晰——不多不少,正好15度。
反光点在穹顶跳了一下,落在西侧岩壁的藤蔓丛里。那里的石砖颜色比周围深半分,砖缝里嵌着几粒银灰色的粉末,赵莽用指尖捻起,粉末立刻在皮肤上留下冰凉的灼痕——是高纯度的液态汞。
“三重对应……汞含量决定斥力差,斥力差导出角度,角度的反光点就是通道。”他扯开藤蔓,露出一块刻着勾股定理公式的活动石板。石板背面刻着玛雅历法的符号,与秘鲁遗迹里的太阳神庙图腾完全吻合。
推动石板的瞬间,身后传来银币落地的脆响。赵莽回头,看见四枚银币在罗盘里重新排列,高汞银币指向南方的秘鲁,低汞银币指着北方的墨西哥,而另外两枚中等汞含量的银币,分别对着东方的玛雅丛林和西方的华夏大地。
“原来不只是南北。”他忽然明白,祖父花三十年拼接的,从来不是单一文明的密码。水银镜的汞含量变化里,藏着印加的矿脉分布图;镜面角度的偏差中,写着玛雅的历法周期;而最后解开这一切的钥匙,竟是华夏的勾股算术。
通道里涌出带着土腥气的凉风,赵莽捡起银币揣进怀里。手电光扫过通道深处,石壁上布满了三种文明的符号:印加的太阳图腾、玛雅的羽蛇神、华夏的青龙纹,在潮湿的岩壁上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他想起祖父临终前攥着的那半张航海图,图上用三种文字写着同一句话:“天地之数,勾三股四弦五,古今东西,一理相通。”此刻银币在掌心发烫,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