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时,银币在聚光灯下旋转,反射的频率与纹路信息在大屏上同步显示。来自中国、玛雅、甚至西班牙的商人代表,都为这种“一眼辨方位,二看知等级”的设计惊叹——这不仅是信号系统的升级,更是文明符号的完美融合。
阿吉拉尔的祖父留下的石板,此刻有了新用途。石板上的玛雅二十进制刻度,与《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官图被拓印在银币模具上,确保每枚新铸银币的纹路都精准无误。这种标准化生产,让同盟的银矿信号系统首次实现跨文明通用。
当第一艘新罗盘商船启航时,货舱里的银币反射着和谐的频率。赵莽站在码头,看着紫微垣纹路的银币在阳光下闪烁,知道这套双重信号系统不仅终结了走私者的仿冒,更开启了新的可能——就像星官与玛雅数字在银币上共存,不同文明的智慧也能在共同的密码中,找到对话的语言。
老陈捧着一枚刻满纹路的银币,在月光下反复端详:“二十年前,幽灵船的银币只能喊救命;现在,我们的银币能说完整的话了。”赵莽笑着点头,将银币抛向空中,它旋转的轨迹,正好与紫微垣的星轨重叠——这或许就是进步的意义:让每一次信号的传递,都比上一次更清晰、更准确,也更接近真相。
系统日志的最后一页,赵莽用毛笔写下:“频率为声,纹路为字,声字相和,方为信。”旁边,阿吉拉尔用玛雅象形文字写下相同的意思,两种文字在烛光中,像银币上的双重信息,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沟通,从来不止于表面的信号,更在于深层的共识。
纹深之误
赵莽的指尖抚过那枚缴获的走私船银币时,烛火在纹路凹槽里投下的阴影出卖了真相。仿刻的紫微垣星官图案看似逼真,但深达五分的刻痕比标准值多出两分,当银币贴近光谱仪,反射频率果然从标准的700赫兹骤降至650赫兹——这个差值,正是破解骗局的钥匙。
“他们只学了形,没学到神。”他将银币扔在案上,与同盟的标准银币并排而立。后者的纹路深三分、宽一分,在阳光下反射的紫外线频率稳定在700赫兹,而走私船的仿品因刻痕过深,频率始终徘徊在650-680赫兹之间,像群找不准调子的歌手。
老陈用游标卡尺测量纹路参数,报出的数据印证了赵莽的判断:“深一分,频率降25赫兹;他们的刻痕比标准深两分,正好降50赫兹。”这位老水手此刻恍然大悟,为何走私船的信号总透着怪异——就像有人用降调唱着本该高昂的船歌。
第一缕晨光穿透舷窗时,了望手报告发现走私船的信号。三枚刻有紫微垣纹路的银币在朝阳下闪烁,按频率解读是“东北方向,最高级银矿”,但赵莽注意到频率只有650赫兹,比标准值低了50赫兹,换算成纹路深度,正好是五分——走私者的拙劣仿品暴露无遗。
“他们在引诱我们去东北暗礁区。”赵莽调出海图,那里是同盟的高汞矿脉陷阱,“用他们的频率回信号,给个‘假高级矿’坐标。”他让船员在银币上刻出深五分的太微垣纹路,反射500赫兹频率(比标准值低50赫兹),指向西北方向的伏击圈。
走私船果然上钩了。他们的回应信号频率更低,只有450赫兹,显然是为了模仿同盟的“中级矿”频率,却因刻痕过深,暴露了真实意图——按“深一分降25赫兹”的公式,这个频率对应的纹路深度已达七分,远超正常范围,就像个穿着大号鞋子的小偷。
阿吉拉尔带着玛雅向导在伏击圈布置汞蒸气陷阱。他们按赵莽的计算:每平方丈释放二两汞粉,遇走私船的铁器会产生高频干扰,让对方的银币信号彻底失灵。这些玛雅人对汞性的熟悉,让陷阱的精度达到“丈尺不差”,就像他们的祖先在汞镜迷宫里校准镜面那样。
正午时分,走私船的船队如期出现在西北海域。领头的旗舰上,一枚刻有紫微垣纹路的银币正疯狂反射信号,试图确认“高级银矿”的位置。赵莽通过光谱仪看着那枚银币的频率在650赫兹上下波动,像只挣扎的飞蛾。
“收网。”他轻声下令。三艘同盟船同时释放汞粉,银灰色的雾团在海面上形成直径百丈的干扰区。走私船的银币信号立刻紊乱,650赫兹的频率骤降至300赫兹,刻痕过深的纹路让汞蒸气更容易附着,干扰效果比预期强了三倍。
旗舰上的西班牙人慌乱地调整银币角度,却不知道问题出在纹路深度。他们越是用力擦拭,汞蒸气附着得越多,频率降得越低,最终彻底淹没在同盟船的信号海洋里——那些刻痕标准的银币,此刻正反射着700赫兹的清晰信号,指引巡逻船完成合围。
战斗结束得很快。当走私船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