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16续

大明锦衣卫1016续

镜阵护银

阿卡普尔科炼银厂的围墙外,赵莽指挥矿工埋下最后一组汞镜线圈时,天边已浮现西班牙舰队的帆影。¢齐~*#盛£小§>D说?±网¨, )=更&新?¨±最·全]?12组原始线圈按火星运河图的节点坐标排列,水银镜电极朝向厂区中心,青铜接地端深入岩层——当暴雨激活电弧,蓝白色的电磁屏障突然在围墙外竖起,西班牙火枪的铅弹刚触及屏障就诡异地悬浮在空中,后金残余势力射出的青铜箭簇则像被无形的手拨偏,这种\"火星坐标+地球电力\"的防御体系,让银钞同盟的炼银厂成了刀枪不入的钢铁堡垒。

\"是磁场梯度在起作用。\"老陈用磁强计测量屏障的强度,线圈阵产生的磁场从中心向外按142.1赫兹的规律递减,这种梯度能在金属物体内部产生涡流,形成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斥力。铅弹(导电性好)在1米外就被悬浮,青铜箭(导电性中等)在0.5米处偏转,而石弹(无导电性)则能正常穿过——这种\"选择性防御\"证明,赵莽精准掌握了不同金属的电磁特性,其原理与现代电磁装甲如出一辙。

12组线圈的布局暗藏火星运河的军事智慧。对应\"防御型枢纽\"的3号线圈功率最强(0.8安培),产生的磁场能让20斤重的铁炮悬浮;对应\"支流节点\"的7号线圈功率稍弱(0.5安培),专门拦截轻型武器;所有线圈的电流按火星自转周期(24.6小时)微调,确保屏障强度与金属武器的攻击规律同步变化。当西班牙舰队试图在黎明偷袭,恰好撞上屏障的功率峰值,炮弹像群被冻住的鱼悬在空中。

电磁屏障的防御半径与精度可精确控制。按火星运河图的比例换算,线圈阵的有效防御范围为半径100米,这个距离既能保护炼银厂(占地80米见方),又不会干扰厂区内的正常生产;其对金属的感应精度达0.1克,能拦截针尖大小的暗器,却不会影响矿工携带的银质工具(因频率共振被识别为\"友方物体\")。这种\"敌我识别\"能力,比欧洲的城堡防御先进了两个世纪。

西班牙工程师的破解尝试屡遭失败。他们派出敢死队携带磁铁靠近,却不知线圈阵的磁场会使磁铁消磁;试图用湿羊皮包裹炮弹绝缘,结果雨水让羊皮导电,反而增强了悬浮效果。最后一次进攻中,他们集中30门火炮齐射,铅弹在屏障前组成密集的悬浮弹幕,像片凝固的金属雨——这种徒劳的攻击成了新西班牙总督报告中的\"灵异事件\",被教会解读为\"上帝庇护银钞同盟\"。

后金残余势力的冷兵器同样失效。他们特制的\"破甲箭\"(箭头包铁)刚越过围墙就在空中打转,经验丰富的弓箭手发现,箭簇的落点始终偏离靶心72度,这个角度恰好是火星自转轴倾角的补角。伊察对照玛雅壁画解释:\"运河图的支流角度本就是防御设计,能让来袭物体按特定角度偏转,赵莽不过是将星图的智慧变成了地上的屏障。\"

线圈阵的能源供应来自玉玺与银矿的协同。凌日期间储存的金星中继能量,通过银质导线分配给12组线圈,确保屏障24小时运转;当能量低于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电力分离\"产生的银锭作为应急电源(纯银的导电性可维持12小时防御)。这种\"星际能量+地球资源\"的供电模式,让防御体系永远不会因燃料耗尽而失效。

实验数据证明这种防御的可持续性。连续运转30天后,线圈的银管阻抗仅增加2%,汞镜电极的损耗控制在5%以内;最极端情况下(100门火炮同时攻击),屏障的能量消耗也仅为设计值的80%。老陈在报告中写道:\"这不是临时的魔法屏障,是按宇宙规律建造的永久防御,其寿命与银矿的存在一样长久。\"

银钞同盟的矿工们逐渐掌握了屏障的\"语言\"。他们能通过电弧颜色判断防御强度:纯蓝色表示正常(0.5安培),泛白表示增强(0.8安培),发紫则预示需要维护(电极损耗)。当西班牙间谍混在难民中靠近,矿工们只需调节对应区域的线圈电流,就能让其携带的匕首在口袋里疯狂震动,不打自招。

赵莽将这种防御体系命名为\"星枢屏障\",并编制了《线圈阵维护手册》,用三种文明的符号标注关键参数:中国版本用太极图表示磁场方向,玛雅版本用羽蛇神图案对应电流强度,欧洲版本用几何图形标注线圈间距。这种跨文明的技术传播,确保任何族群的矿工都能快速掌握防御操作。

对线圈阵的逆向工程再次难倒模仿者。西班牙人偷走手册后,虽按图排列线圈,却将火星运河的\"二叉树防御布局\"误排成直线,结果屏障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