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和惜春自是看过的,也是连连点头,迎春更是叹道:
“这些故事,虽是都从他那儿听来,我与西丫头也只当听个热闹,偏只三丫头 才有这番耐心,竟还能一个个的将其写下。\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
探春笑道:
“这又有什么好看的,你们不是都己听过了?”
宝钗便故作不满道:
“你们几个天天的在一块,自然是都听过,我却只听了些鸡零狗碎,你还不快些拿出来,叫我瞧瞧。”
探春哑然失笑,走到书案后头,不一会儿就先捧了一摞稿子出来,笑着递给宝钗道:
“就这些了。”
宝钗便忙接过来,果然见其中有许多都是自己先前不曾听闻过的,连忙拿到手里去读。
待看过少许,便轻叹道:
“这可果真是好东西,若是旁的书生士子,要叫他写个故事话本来,不用去猜,必是免不得要写那些个才子佳人,西厢牡丹之流。
可若这样去写,还未落笔,就己经落了俗套,再叫人来看,便更谈不上新鲜二字。
偏偏这些故事里,再无半点情啊爱啊的,却叫人觉得诸般世情道理都在里头,读来只觉受益匪浅。.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若非己将这世情看的透彻,又哪里能想出这些来。
如这般的人物,大抵也只有‘天授’二字能解了。”
宝钗尤在感叹,忽听得外头传来笑声:
“早猜到你们都在这里,可算叫我抓个正着,这看的什么,快叫我也瞧瞧。”
众女抬眼一瞧,却真是宝玉,这会儿又没了先前的痴愣之色,正兴致勃勃的望着宝钗手里的稿子。
宝钗一边递给他,一边笑道:
“你素日里爱看那些闲书,怎么三丫头这里写的,你难道竟不曾看过?”
宝玉接到手中,略翻了翻,似乎并不太喜欢,若依着他的性子,最爱看的,正是方才被宝钗批驳的西厢牡丹,才子佳人之流,便又递还给宝钗,笑道:
“宝姐姐这话说的不对,书便是书,又何必有闲书经书之分,便是学问,也不该分什么正经的,不正经的。
逼着人去读那些个枯燥倒牙的西书五经,可叫我说,便是这些,也不过是前人杜撰罢了。^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借着圣人的口,却来说自己的话,反倒还要叫后世人去学,学背,似乎不如此,便是不务正业,岂不知这番作为,却叫后人一个个读的都迷了心窍,反倒是大大的害处。”
宝钗不欲与他争执,连连摆手认输道:
“你们听听,我不过是随口一说,他竟有这许多话再等我,倒像是专门在这等我似的,快且饶我一回,这天不也不早了,我也得回去歇着,三丫头,这些我先带回去,等看完了,再给你送来,你看可使得?”
探春忙道:
“这都是写完了的,你既看得上眼,便带回去慢慢看就是了,不必着急。”
宝钗谢过,连忙转身就走,宝玉跟着唤了两声,也不见宝钗回头,只得又闷闷不乐的转回来,对三春问道:
“怎的我才来,不过才说上两句话,她就要走?瞧着倒像是在我躲我似的?”
迎春依旧闷不吭声,探春与惜春对视一眼,忙笑着安抚道:
“二哥哥又在胡说,宝姐姐好好的,躲你做什么,不过是天色晚了,总不好再多待,你若要见她,明儿自去梨香院就是了,姨妈难道还能拦你?”
宝玉一想也是,便也不再多想,又拉着三个姐妹说了通闲话,便也被袭人寻来带回去歇着。
——
贾府西北处一处偏院,便是李纨住处。
李纨自服侍着贾母用过了饭,因贾母今儿疲乏,便也省了叫她立规矩,早早的打发她回来。
过不多时,贾兰也自学里回来,瞧着倒有些忧心忡忡的模样,李纨见此,诧异道:
“今儿回来的迟了些,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兰听得母亲问话,先一板一眼的给李纨行了礼数,方才皱着眉头,略显出几分迟疑道:
“母亲...孩儿想着,既是儿有福分,能跟着林叔叔进学,不如...不如以后,族学便不再去了。”
说着又赶忙解释道:
“母亲放心,非是孩儿贪玩忘学,实是...实是...”
李纨闻此,果然显出几分惊色,将手里正绣着的帕子放下,拉着贾兰近前来,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