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吕大胜和王学文两个人,最基础的帖经题都能做错,默写的时候张冠李戴,一看就是掌握的不够牢固,不过只错了一道,倒也可以接受。_完/夲_鰰?颤¢ \已`发+布_最.欣′彰.劫~
对他们来说,难的是制义题目。
这种代圣人立言的同时,又需要引经据典的阐述自己观点,几个人显然破题不够出彩。
因为严格要求字数的原因,郑光远的那篇制义明眼看上去就删减了一些,导致整篇有些不太通畅,影响观感。
得知几个人的问题之后,王学洲直言不讳,将他们的问题一一道出。
四个人站在他面前跟个鹌鹑似的,被他训的抬不起头。
王学文刚想抬头提醒一下他好歹是哥哥,给他点面子,就被王学洲着重‘关照’了。
“堂哥比我还要多读半年书,结果连最近基本的帖经题目都能张冠李戴,你这脑袋里面装的都是水?你那县试和府试全靠运气吗?你一次院试不过算是正常,两次不过也说的过去,你打算考几次?其他问题都不说,我就问你,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是怎么答错的?你长个脑袋就为了显高吗?嗯?”
吕大胜怀疑这是在点他,只是他没有证据。
王学文忿忿不平:“你就说这个题目,三个字:三重焉。·我,得*书_城, ~首*发-这谁想得到是出自《中庸》第二十九篇?不是我有问题,是出题的人故意为难咱们……”
吕大胜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就是嘛!这题目实在怨不得他们答错了。
“你还好意思怪别人出题难?三重焉说的是什么?三件重要的事!四书中有关于提到三件重要事的内容有哪些?你就应该立马联想到是《中庸》中那句‘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你学了这么久,不仅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你连释义都掌握不到位,玩呢?”
“拉不出屎怪茅坑,烧不起火怨天冷,你扪心自问你努力了吗?认真了吗?学到位了吗?”
“如果我是出题者故意为难你们,我就不给你们相邻的三个字,我会将这篇文中上下段各截取一个字给你们,比如:‘上天诗’让你们来答,这才叫故意为难!”
四个人脸色一变,看着他的眼神满是恐惧。
这哪是考官,这简直是活阎王!
一段话里就取一个字,一道题恐怕就够他们想一天了,别的题还做不做了?
王学文和吕大胜被他打击的体无完肤,被他喷的狗血淋头不敢吱声,郑光远和夏千里呼吸都放轻了。
等王学洲骂完,招招手,石明抱着一个包袱上前,王学洲递给他们:“回去之后好好看看,里面还有我出的题目,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大好男儿被这一点挫折就打击住了,我看不起你们。/如!雯.网^ *已`发`布~醉′辛~彰¨結`”
四个人心有戚戚的抱着他给的东西回去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过年,朱县令眼巴巴的看着古知府在他的年终考核上,写上上等。
他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紧绷着的心情瞬间回落。
古知府写完手中的年终折子递给了主薄,命他提交上去。
这才转脸看向朱县令笑的有些深意:“我辈读书人,自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是齐家,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朱县令以为呢?”
“下官深以为然,大人说的是,多谢大人指点。”
朱县令知道古知府这说的是之前给他评中等之事。
只是已事隔两年,如今听着他已没什么感觉了。
反正他任期届满,即将被调走。
幸好这两年古知府给的都是上等,虽说升不升不一定,但应该不会降了。
过完年,整个府学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上舍之内更是如此。
寝舍区和藏书馆几乎夜夜灯火通明,王学洲每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每日都要看书刷题到深夜,才沉沉睡去。
等到五月底,本应是放田假的时候,他们这些考生却来不及回家,就准备启程去参加乡试了。
裴道真躺在摇椅上,看着前来辞行的王学洲,摇晃着身子说道:“我没什么叮嘱你的,年轻人嘛!机会总是比别人多一些,你就当出去攒经验了,乡试,跟之前的考试可不一样,具体的还得你自己体会。”
裴道真对学生的教导向来如此,半散养式,从来不会过多插手学生的生活,也不会过度将人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