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个小篆,所用字体根本不是自从四九年建国后推行至现在的简体字,而是晦涩难懂的小篆字体。
毛皮上所书写的文字全部竖行排列,并由右至左,这分明就是古人的书写方式,要知道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开始,由于新的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的出现,近代人都已经开始选择采用横排书写方式,直到建国以后在郭沫若的建议之下,全民都开始采用现在所熟悉的横排并由左到右的书写格式了。
看来,留下这张毛皮纸张的人至少也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古人了,也算是一个文物了。
以他的学识,这样的字体他还是可以认识的,第一行写道:余葛洪,字稚川,号抱樸子……
杨叶看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葛洪是谁他能不清楚吗?但这抱樸子名气可就大了,他可是真正的历史方面的学者呀,其阅读量是非常大的,各种正史、野史、杂史都不知看过多少。
关于对抱樸子的介绍,也从他的脑海里的知识海洋里浮现了出来——
抱樸子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樸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著作,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