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 第414章 包产到户

第414章 包产到户

公粮任务。顾十七坐在角落,心跳加速。

\"还有哪位同志要发言?\"郑厅长环视会场。

顾十七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

\"这位小同志是...\"

\"红旗公社技术员顾十七。\"他站起来,声音有些发抖但清晰可闻,\"我认为根本问题不在生产资料,而在制度。\"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着他。

\"继续说。\"郑厅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现行的公社制度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谁愿意出力?我建议...实行''包产到户''。\"顾十七一字一顿地说出这个在此时此地堪称\"大逆不道\"的提议。

会场炸开了锅。

\"胡说八道!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小年轻懂什么?公社制度是我们的根本!\"

\"把他赶出去!\"

面对潮水般的指责,顾十七反而冷静下来。他提高声音:\"我在红旗公社的实验证明,同样土地、同样劳力,改变管理方式就能使产量翻倍。如果全面推行包产到户,我敢保证,三年内全省粮食产量能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

\"证据呢?\"郑厅长抬手示意安静,锐利的目光盯着顾十七。

顾十七从包里拿出厚厚一叠资料:\"这是我整理的实验数据、理论依据,以及...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的秘密协议。\"

\"小岗村?什么协议?\"郑厅长皱眉。

顾十七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小岗村的故事在他原来的世界广为人知,但在这个平行世界尚未发生。他急中生智:\"我是说...类似情况下,农民自发签订的分田协议。\"

会议结束后,顾十七被单独留了下来。郑厅长关上门,神情严肃:\"年轻人,你知道你今天的发言有多危险吗?\"

顾十七点头:\"知道。但饥饿更危险。\"

郑厅长盯着他看了良久,突然笑了:\"有意思。我年轻时也像你这样...鲁莽。\"他走到窗前,\"省里正在寻找改革突破口,也许...你可以做个试点。\"

\"真的?\"顾十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别高兴太早。\"郑厅长转身,\"阻力会超乎想象。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青山大队试试。那里最穷,穷则思变。\"

一周后,顾十七带着省里的介绍信来到青山大队。这是一个位于山区的贫困村,去年人均口粮不到两百斤,已经饿死了三个人。

大队书记李有田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农,看过介绍信后,他苦笑着摇头:\"省里又派干部来折腾我们了?\"

\"李书记,我不是来折腾的,是来帮大家吃饱饭的。\"顾十七诚恳地说。

\"怎么帮?\"

\"把地分给各家各户,多劳多得。\"

李有田脸色大变:\"这...这是犯法的!\"

\"省里特批的试点。\"顾十七拿出郑厅长的亲笔信,\"出了问题我负责。\"

经过三天三夜的劝说,李有田终于松口:\"先找几户人家秘密试试吧。\"

他们选择了五户最贫困的家庭,在深夜签订了秘密协议。顾十七教他们如何精耕细作,如何合理轮作,甚至冒险引入了少量杂交种子。

197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但青山大队那五户人家的心里却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起早贪黑地照料着自己的\"责任田\",这在公社制度下是不可想象的。

1980年夏收,奇迹发生了。五户人家的粮食产量是去年的三倍!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大队沸腾了。

\"顾技术员,我们也想包产到户!\"越来越多的农户找上门来。

到秋收时,青山大队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实行了包产到户。当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不仅完成了公粮任务,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

省报的记者闻讯而来,一篇《青山大队的\"秘密武器\"》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郑厅长亲自带队来调研,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他在总结会上宣布:\"青山模式值得推广!\"

阻力也随之而来。地区行署马专员带工作组进驻青山大队,宣称要\"纠正资本主义倾向\"。

\"顾十七,你知不知道自己犯了多严重的错误?\"马专员拍着桌子,\"你这是破坏集体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