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民商会负责人闻之,沉思片刻,抱拳应道:“二位王爷所言极是。吾等虽为商贾,亦知家国大义。此次灾情严重,商会愿尽绵薄之力。吾当速调各处粮源,以平价售于百姓,力平粮价。”
二王大喜,连声道谢。
商会负责人当即返回商会,传令各地分号,紧急筹集粮食,日夜兼程运往陕晋灾区。
未几,大批粮食运抵,商会于各地设平价粮铺,灾民皆可购粮。
士绅豪族见此情形,知无法再操纵粮价,只得收敛恶行。
陕晋之地粮价渐趋平稳,百姓对万民商会与二王感恩戴德。
经此一事,万民商会声誉更隆,而二王亦因解民之困,于当地威望大增。
朝廷闻陕、晋洪灾,诸事处置毕,乃于朝堂议之。
浙东集团官员率先出列,曰:“陕晋洪灾,秦王、晋王虽未在朝,然处置之法,听闻颇有成效,暂抚灾民,实乃可赞。”
言罢,话锋一转,面露忧色道:“然其救灾倚仗万民商会调粮,却不向朝廷求援,此为不妥。
朝廷者,天下之主,遇灾当统御调度,集举国之力以救灾。
二王未奏明而自行其是,纵初衷为善,却坏朝廷规制。
日后各地若竞相效仿,各自为政,朝廷威权何存?政令之行,恐生滞碍。
且万民商会,商贾之属,行事重利。此次援手,难保无他图。二王此举,易授人以柄,徒惹猜疑。”
另一官员亦出,附和道:“诚哉斯言。二王虽未在朝,然关乎救灾大事,亦应依制奏报朝廷。自行借商会之力,或致救灾无序,于全局有损。望二王日后,切不可再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