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刘备家的霍去病式女婿 > 第291章 攻心为上

第291章 攻心为上

刘备闻言,颔首道:“言之有理,可法孝首之才,不下于庞士元,吾亦非偏听之人,如何便算昏君了?”

赵林却正色道:“主公放纵法正逾矩,便己是偏听了。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况且主公戎马半生,征战不休,自是雄才大略,可主公百年之后,继任者若何?

即便禅弟贤明,再继任者若何?

难不成主公以为子孙后代皆为不世出的明君之才?”

刘备闻言,不知如何作答。

赵林又道:“《孟子》有云: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论道破君臣之道矣。

主公试想,凡邦国朝廷,何以率万民而居高位?

乃为民谋福祉也。

民乐,则天下安稳,虽奸邪阴谋之辈不可乱天下。

民苦,则天下动荡,虽忠臣贤君不可绝陈胜、吴广之辈也。

天下社稷,因民乐而兴,因民苦而衰。

而为君上者,则因社稷兴而安,因社稷衰而危。

主公,所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为君上者,切不可因喜好而偏听,亦不可因厌恶而拒良言。?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当效仿古之明君,公私分明,广开言路。

无论谏者亲厚疏远,俊朗丑陋,或是德行优劣,皆须纳利于国家之策,方为明君,受万世敬仰啊。”

刘备闻言,赞曰:

“以铜为镜...

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

此论甚高。”

言罢,谓赵林曰:“柏轩肺腑之言,吾尽知矣...”

赵林却抬手打断刘备,言道:

“且慢忙言知。

如今益州己是囊中之物,来日主公治理州郡,可知其中福祸相依?”

刘备闻言,奇曰:“益州天府之国,取之有何祸?”

赵林道:“主公立足江陵弹丸之地时,左右老臣,如我二伯,三伯,我叔父等,皆为武将,孙乾、简雍、糜竺等辈虽有才能,却非谋主。

及至诸葛孔明出山,主公委以重任,文武皆服其智,无有争端。

入川之前,荆州英才多有来投者,如马氏兄弟、庞士元等。

虽为新投之人,却在荆州本土,多有家族相助,又因领土狭小,与主公麾下老臣亦无争端,反倒是交往频密,同僚默契。

如今深入蜀中,益州本地贤才多有投效者,却与我等老臣不睦。+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

主公试想,来日取了益州全境,主公治所何在?

益州之臣可能容我等老臣,或荆州人士居高位而治本土?

如此,主公麾下分出派别矣。

荆州派为我等老臣,益州派为本土士族,如此两派相争,必误国家大事。

主公不可不防。”

刘备闻言,眉头轻皱,问道:“柏轩之意,欲不取益州士族?”

赵林摇头道:“非也。治理州郡,外人难以取信于民,亦难有一心为公之人,岂能不让本地人治理益州?”

刘备思忖一番,又问曰:“均衡之道?”

赵林颔首曰:“然也。主公既克益州,便坐拥一十九郡国之地,来日再北上取西北养马之地,便拥有半数天下。

届时主公麾下文武何其众也。众则必有地域之分,辖管之别,或有类聚,或有群分,凡志同道合之人,互帮互助,乃人之常情也。

今日只有两派,主公何不尝试一番均衡之道,先积累经验,待他日扶大厦之将倾时,当己深谙此道。

彼时虽派别繁多,主公却游刃有余,更能将此道传于禅弟,使后世子孙代代相传,成万世之基业。”

刘备闻言,细思半晌,忽执赵林之手,垂泪曰:

“柏轩爱我至深,方有此肺腑之言,传世之论。

苍天何幸厚于备,降柏轩临世,为我臣子。

备若有三兴大汉之日,必不忘今日之言。”

言罢,便叫赵林回去歇息,自己急匆匆起身,取来笔墨,将方才赵林所言记录于绢布之上,视如珍宝一般盛在木匣之中。

次日天明,大军开拔。

赵林依旧不着甲胄,只作武士打扮,一手搭在腰间剑柄上,一手随意搁在马鞍上,不时捋一把马鬃,任由马儿驮着他跟在刘备身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