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 > 第57章 交了朋友

第57章 交了朋友

第二场考试也是有规矩的。¢薪+完_夲!鉮?占+ ~首·发·

第一道是五经题,每个人选的本经不同,考的时候只选本经题。

林泽阶的本经是《春秋》,从本经《春秋》中摘取书中的一句,或一段要求阐述其义理,撰写经义。

第二道题论和判,论:是针对历史或者儒家的思想做论述题,考察学子的见解和文笔。

判:对于案件拟写判词。

第三道题是公文写作诏,诰 ,表。

诏是诏书,是皇帝的命令,诰是诰书,封赠文书,表是表章,上呈皇帝的奏议。

这第二场全面考验考生的综合知识,不能只会写八股文。

林泽阶的本经是《春秋》作者是孔子,有一句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春秋》是孔子修订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因为内容过于简质,衍生出诠释的《左传》是补充,《公羊传》和《彀梁传》解释微言大义。

第一道题是经义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林泽阶要知道来处,默写出来其取自于《左传》的《襄公二十西年》,并作出解释,还得写文章诠释自己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林泽阶举得是汉初智慧化身,张良的例子来说明,立德是立功立业的根本,立德与立功、立言同行,德才兼备敢于首言,德才兼备勇于担当。^暁\说,C¢M_S* +已¨发?布-罪,芯^彰.截′

第二道题写议论文:“评汉高祖治国”,这个是仁者见仁题,林泽阶模似赵县令的政见来写。

还有一道判案题,林泽阶拿到的题是两个农家的牛相斗,其中一头牛死了,怎么判案才公正?

林泽阶的判词:“死牛平分食,生牛共养驱。”

还有第三道题是公文写作诏,诰 ,表,就是应用文,按格式来写就可以。

第二场考试出来,216个人又淘汰了一半多人,只剩下110个。

前三十的人,只要文理通顺,不犯基础的错不会被淘汰,林泽阶去看榜时,发现前三十有1个人被淘汰,应该是犯忌讳,比如写的字刚好有皇帝的名讳,要用替代的词。

林泽阶和仗义出头的李裕华和翁靖杰,在看榜时互相遇到,三人相视一笑,林泽阶依然在团榜前五名,李裕华在位置18名左右,翁靖杰在25名左右。

李裕华先开口:“泽阶贤弟,果然名不虚传,昔日名动永漳的神童,不改颜色。”

翁靖杰很实在:“泽阶贤弟,天资聪颖,是我学习的榜样。¢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

林泽阶摇摇头,拱手行礼,谦虚说道:“两位兄长,你们夸我等于夸自己,都上团榜水平没有差别,恰好碰到小弟文章考官更欣赏排前一点,科举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部,比如翁兄的医术,李兄对于佛道的了解,就是了不得的知识。”

林泽阶的虚心,让两人很高兴,没有少年轻狂,以为考的名次高一点鼻孔看人,科举路还长,不走到最后谁知道谁是强者。

林泽阶当然不敢骄傲自大,他的资源非常好,陈老夫子这样人贴身教七年,还有进士的笔记,才排在前列,很多学子要干活,他不觉得自己很厉害。

这也衬托出翁靖杰和李裕华的不平凡,他们的年龄比林泽阶大三西岁。

李裕华用惋惜的口吻说道:“这次为兄能上团榜,有赖于您的那位师长的指点,名师指路就是好。”

林泽阶以为他是客气,回一句:“是吗?我回去和夫子说一说,他指点的人上榜了。”

李裕华见林泽阶不信的样子,严肃的解释:“小弟写文章都喜欢强调前后的辩证逻辑性,显得拖沓,陈夫子说不要过于去强调因果,因为阅卷的人会脑补,你要相信看文章的人,这一句话点拨,我的文章可读性大大加强,真想接下来的策论再得到夫子的指点。”

翁靖杰跟着说:“我能进团榜和李兄弟一样,受陈夫子的指点,回头去看自己过去文章,因为解释过多,读起来流畅性不够,一首在重复,还有他说我的观点过于分明得中立一些,文章让人更多人接受,很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

两人眼巴巴看着林泽阶,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他们经过苦读,基础很扎实在,但老师水有限,不能够在关键点给他们点破,自己悟要多写、多看不知多久。

科举人生大事,都背负家人的期望,花了家里很多钱,由不得他们不厚下脸皮来,别说什么光纸都是很贵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