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什么时候送我呢?”
“情人节。′w¨o!d^e?b~o-o!k/s_._c_o/m*”
“这样啊。”
“你不要吗。”
“我没说‘不要’,就是……”
光熙静静等着对方接下来的话。
库拉索倏地凑近,右侧的一绺刘海刮到了灰发女性的脸颊,“光熙,你喜欢女人,对吧?”
“是的。”
“……”就这么坦然的承认了,词穷的人转换成了库拉索。
“你给我送巧克力,是想和我成为恋人吗?”
灰发女性眼皮下耷,薄唇张开,认真回答:
“巧克力是能融化进感谢、祝福、歉意各种意味的礼物,不一定代表着告白。”
“我知道,义理巧克力,”库拉索再清楚不过了,“你给丽莎尔的,是义理巧克力吗?”
“我没说。”
又来了,光熙看不见过程的答案。
这种时候该回答「是」或「不是」啊。
前面的问题也是。
两个问题,随便有一个回答「是」,就好了呀。
一个「是」都不给。~看/书`屋?晓-税^王/ ·已~发?布_醉¢欣/璋`节`
……小气。
第262章 山就在这里,雪就在山顶。
“这次的投稿,看一下。”
库拉索把写好的一沓稿纸递过来。
说是“沓”,其实只有三四张。
对光熙使用答案为是否的询问,虽然大多数都会被答应,可一旦事情与光熙自身的安排有时间冲突,她会直截了当的拒绝。
而如果问出“能帮我检查一下错字吗?”“看看我的新稿子有哪里需要修稿。”这种拐着弯的委婉,光熙七成会想到别的地方去,三成会认真回复“我日语不算好。”
能用祈使句就用祈使句。
光熙的疑问句和陈述句没什么区别,只有非常偶尔的时候,才会语调上扬,加上一点问号的弧度。
“是要我提意见吗。”
听,这句话根本没有起伏,偏偏有个“吗”,是问句。
“作为读者,发表一下读后感吧。”
“我国文成绩一般。”
这句话里,日语和国文的语境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我日语不好”的意思吧。
灰发女性翻起了稿纸。^b-i!x′i+a.6*6!6-.¨c,o+m!
库拉索注意到,同样的字数,光熙读邮件的速度——光熙不常来虹树公寓,库拉索的一半多稿子是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光熙的——远大于读纸质稿的速度。
瞳仁的聚焦点在上下微动着,渐渐从右往左……
她不习惯这样的排版啊。
“绿茶农场、久能山东照宫、三保海岸。”光熙念出一个个地名。
“都是静冈县的热门景点,特别是三保海岸,能同时眺望大海和富士山。”
“富士山,雪去过吗?”
“富士山顶的平均气温是零下六度,雪常年不化。”
光熙没有回复,以作为编辑和读者来说都极慢的速度阅读着稿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标点。
啊,要来了。
“你去过富士山吗。”
……就知道。
“我可以去吗?”
怦、怦、
“可以。”
毫无新意的回答。
但却像吃了草莓小笼包,又酸又甜又暖。
“那我们下周一起去?”
“下周不行。”
草莓小笼包飞走了。库拉索收紧了面部肌肉,这才发现自己刚刚……居然扬起了唇角。
库拉索不动声色地放平唇线,“那我们什么时候去。”
用了句号,是绝对要去的陈述。
“下周也不一定不行。”
……钓她?
“你有什么安排吗?”
“下周,修学旅行。”
“诶,去哪里?”
“…不记得了。”懒洋洋的、无所谓的语气。
“这种事情老师会在课堂上宣布的吧,光熙同学,有没有好好听课啊。”只有话题里出现了学校的部分,库拉索才能意识到眼前的灰发女性是实打实的高中生,是一个年龄比她小的女孩子。
比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