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才心满意足地往村里走。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土路两旁的野草已经泛黄,秋意渐浓。
路上,遇到的村民无一不热情地跟张卫国打招呼,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比城里人多了几分真挚。
“哎哟,卫国回来啦。新房子啥时候搬啊?我们好去给你家送恭喜。”
一个挎着篮子,刚从镇里回来的婶子扬声问道,嗓门洪亮。
张卫国笑着回应:“快了快了,婶子放心,等我回去跟我爹娘商量个好日子,一定请大伙儿来家里热闹热闹,喝杯米酒。”
“那敢情好,我们可都等着呢。”婶子乐呵呵地走了。
又有几个半大小子,在路边追逐打闹,看到张卫国,都停下来,怯生生地喊一声:“卫国哥。”
张卫国笑着摸了摸离得最近一个娃的脑袋:“乖,回家多穿件衣裳,天凉了,别冻着。”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应了,又一哄而散。
回到自家老宅,还没进院子,就听到堂屋里传来缝纫机‘哒哒哒’的轻快声响,间或夹杂着妞妞、狗蛋和小妮三个小家伙的嬉笑。
张卫国推开院门,只见李雪梅正坐在缝纫机前,低头忙活着给孩子们做过冬的棉背心,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柔和而美好。
老娘赵三妹则在院子角落里,抓着一把菜叶子喂鸡,嘴里还跟鸡群嘀咕着什么:“吃,吃,多吃点,多下蛋,好给卫国他们补身子……”
接着,老爹张为民和弟弟张跃进也一前一后从田埂上回来了,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手里提着锄头和镰刀。
“爹,跃进,回来了。”张卫国迎上去,接过他们手里的农具。
“嗯。”张为民应了一声,看着儿子,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一家人进了堂屋,李雪梅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给三人倒了温开水。
张卫国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爹,娘,新屋那边晾了这些天,味儿也散得差不多了。我想挑个好日子,就搬过去吧。”
这话一出,屋里几人都来了精神。
张为民“嗯”了一声,转身进屋,拿出一本老黄历来。
他一页一页仔细翻看着,嘴里念念有词。
赵三妹也凑过去,虽然不识字,但也看得一脸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