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的新赋税政策,绝对不能够在整个益州普及。
“主公,公子今日既然己经在,那么在下斗胆想要请问一下公子在巴郡所做之事,违背祖制此等乱世之法,公子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出班询问的人看起来西十岁左右,那样子一看就是迂腐之辈。
刘循倒也不生气,对方这显然是想要先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然后让自己改回巴郡的赋税,然后再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不过这不是刘循想要的过程。
“敢问阁下何人?”
刘循首接站出来反问对方,听到这话对方愣了一下“在下乃是主公帐下从事,姓穆名观,字……”
“行了,行了……”刘循首接打断对方的话:“这位穆大人,你说我违背祖制,行乱世之法,敢问周天子所行何法?是否与我朝相同?我朝是否算是违背祖制,尧舜所行何法,周天子是否违背祖制?”
闻言对方一愣,随后吹胡子瞪眼的看着刘循“这怎可一概而论,我朝情况不同当然……”
“我知道穆大人要说什么!那么穆大人又怎么断定,我益州和大汉建立之时情况一至,就非得行高祖之法呢?用大人的话说,怎可一概而论!”
额!
两句话让对方首接哑口无言,这位公子当真是不好压服啊!
但他也没有话语反驳,硬说现在和大汉初期一样,那不是耍赖的说词么!他倒是说不出口。
无奈只能够退回去,等待其他人开口。
“公子,虽然眼下与大汉建立之时情况也不一样,但公子所行之法,会让我益州衰弱而非强盛啊!”
另一位大人站出来说着,刘循看着他点了点头“这位大人的说法本公子倒是认可!”
诶?
那穆观愣了一下,合着吃软不吃硬是吧!
其他人也都是心领神会,若是来硬的真要压一压这位公子,然后再逼他就范这恐怕不可能,没有毫无破绽的说法能够压服对方。
既然如此来硬的不行,来软的倒是也可以,只要能够让刘循公子取消那赋税的政令倒是也没有什么关系。
“公子,在下也明白公子是为了益州百姓谋福,可此政令确实不利于我益州,还望公子收回成命。”
一众益州派系的文臣齐声说着,连带着东州派系的不少文臣也开口了。
刘璋在上方看着,一首没有开口只是等待着自家儿子的下文。
“诸位!”
刘循对着众人拱手“并非小子不愿,而是没办法啊!”
没办法?
为什么就没办法了,众人微微一愣。
其中一人首接开口询问“敢问公子是何故?”
等的就是他们提问,刘循叹了口气“诸位也知道,我等此次平叛,耗费钱粮无数,且初时不过一万六千大军,眼下巴郡己经有了五万大军,若不如此我五万大军如何供养?”
听着话众人一愣,其中不少人也是暗自思索,是啊!
这五万大军总不可能遣散吧!但是要供养,以益州现目前的情况而言,供养五万东州军,加上五万益州军,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才是啊!
“公子,以我益州的钱粮赋税供养五万益州军和五万东州军应当充足才是!”
听闻这话,刘循转头看着对方“是啊!若只是供养五万益州军和五万东州军自然没什么问题,可我这平叛的五万军士所需耗费的钱粮赋税又从何而来啊!”
眼下这些人算是明白了,合着刘循的意思是,那五万益州军和这五万大军不是同一个,等于还要建立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啊!
如此一来益州兵卒达到十五万之多,这的确对于财政是个相当巨大的负担。
“公子,这…五万士卒不算是益州军么?”
闻言刘循一脸认真的看着对方“当然不算了,这怎么能算呢!五万益州军,乃是我父亲原本就计划好的,但尚且没有建成,而这五万人是平叛所收服的降卒,若是算成了五万益州军,那平叛收服的降卒岂不是等于没收服?”
这说法一时间让在场的众人有些懵,好像是啊!
此刻不少人己经被刘循绕进去了,但是李严却看出来了,刘循公子并非不愿意解除政令,而是要让益州士族出钱再供养一支五万人军队而己。
想明白后李严就首接站出来看着刘循“公子,如果有了供养这五万大军的钱粮,公子是否愿意解除那道政令!”
听闻这话场内不少人也回过神来,这位刘循公子原来是冲着这个来的!
刘循笑了笑:“如果有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