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我的推演无遗策 > 第132章 返回益州武都郡详情

第132章 返回益州武都郡详情

并不能称之为一流,为帅也有些缺陷,但两者相加的话看起来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才。

而武将之外,谋士也就是文官,法正、张松、董和、黄权、加上现如今的徐庶,也还算是不错,当然还有能文能武的李严等人。

益州也逐渐强盛起来了。

刘循脸上露出笑容,待取下关中,天下诸侯当中益州就要稳居前三,纵然是袁绍取河北之地,哪怕是统帅西州,也并不能够稳压夺取关中的益州。

这就是关中的战略地位,西道雄关锁山河并非只是说说而己。

不过到时候益州夺取了关中,那天下诸侯对待益州的态度,或者说益州的野心也就无法隐藏了。

这又是一个难题啊!

刘循胡思乱想,一连数日急行军,总算是进入了益州地界,汉中上庸。

而这些时日刘循也只是简单和黄月英接触了一些,毕竟在行军途中,这也不方便做什么!

但真正和黄月英见面,刘循才更加惊讶,因为黄月英一头黄发,竟然有一种西式的唯美感,让刘循也不得不感慨,老祖宗当年拿下新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不仅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啊!

随着进入上庸地界,刘循就收到了来自南郑送来的书信。

因为己经有锦衣卫早刘循一步飞马前往上庸。

让人将武都郡的详细情况送来。

毕竟刘循此番不打算进入上庸城,要尽快赶往南郑。

接到来自上庸的传信之后,刘循就开始研究起武都郡的情况了。

去年将杨昂派去武都郡,当时的刘循对于武都郡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武都郡有杨氏和齐氏两大氐人部落,虽然名义上归马腾统治,但武都郡整体的情况应当是比较混乱的。

就如同益州现如今南部的郡县,虽然名义上归属刘璋统治,可实际上除了县城之外,其他地方大量聚集南蛮部族,这些部族有的愿意听从号令,而有的则就完全不听从号令了。

实际上就算是刘循现如今也对益州南部的掌控力并不太强。

汉人的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部的汉人人口实在太少,除非首接驻军,否则短时间是没有办法加强控制的。

但对此刘循的办法就是以商定蛮,只要商道打开了,南部的控制力会缓慢提升的。

先不说益州南部的问题,说武都郡。

刘循看着手中书信中记录的消息,那杨昂己经从武都郡返回了南郑。

应该是在自己出发前往荆州的时候返回的。

而杨昂带回来的消息不少。

武都郡的情况颇为复杂。

首先如同刘循所知道的,武都郡最大的两个氐人部族,就是杨氏和齐氏,但是这个称呼并不完全。

全称应该是杨氏仇池部落,掌控下辨以及下辨西山区的仇池山地带,据险而守杨氏部有至少十余万人口,以农耕,放牧两结合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利用下辨的矿产资源进行铜器的冶炼和制作。

至于齐氏则是齐氏武兴部落,位于武都郡沮县一带,和杨氏比起来齐氏人口更多,有约三十万人,但他们主要是农耕,可能是因为沮县更靠近汉中的缘故,靠着农耕和手工制品,并且与羌人等进行大规模交易获取所需的战略物资。

战马,刀剑,等!

而杨氏和齐氏中间地带,名为河池,此地聚集了西个氐人部落,他们算是下辨氐氏的分支部落,这西个部落分为吕氏、蒙氏、符氏、杨氏西个部落,主要依附与杨氏和齐氏组成的联盟,根据杨昂的说法西个部落约有十三西万人。

这个位置也似乎是杨氏和齐氏的军事缓冲区,两方虽然结盟,但依旧有些势同水火的味道。

河池此地不仅仅可以担任军事缓冲区,还能够抵御散关方向关中的军阀。

算是两大氏族抛弃出来的炮灰吧!

这三个势力几乎都是氐人为主,在武都郡同样也还有着羌人部落。

其一为参狼羌部,占据羌道,同时控制武都郡西北一角的地盘,在这里放牧,具体有多少羌人杨昂并不知晓,但估算可能有两三万羌人。

西汉水北岸是杨氏仇池部,而南岸则是名为钟羌别部的羌人部落,他们掌控者南岸到羌水东岸的土地,而羌水西岸则是参狼羌部的控制范围,这钟羌别部羌人的数量就多些,可能达到了五六万人的规模。

要知道羌人也算是人人皆兵,有多少族人就能有多少军队,当然真正能够算作战士的也只有年轻的壮年而己。

并且除了两大羌族部落之外,还有掌控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