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有教无类"远征
- 目标:西域诸国
- 战术:
1. 在广袤的沙漠中,孔子的军队建立起一座座“论语绿洲”。¨墈~书~屋,晓+税+王^ ¨埂¨鑫.蕞′全¨这些绿洲不仅提供珍贵的水源,还设有考场。
口渴难耐的旅人必须答对《春秋》考题才能获得饮水。
曾有商队在沙漠中徘徊数日,最终因答不出“齐桓称霸”的典故而集体晕倒:“饶了我们吧……实在想不起啊……”
2. 改装的投石机不再投掷石块,而是发射“知识炸弹”。
这些特制的陶罐内藏《孟子》竹简,落地后竹简如雪花般西散,传播着儒家的思想。
当第一枚“知识炸弹”在楼兰城炸开时,城中百姓目瞪口呆地看着漫天飞舞的竹简,仿佛下了一场文字雨:“这……这是什么法术?”
经典战例:
楼兰国王亲自出战,与颜回展开“仁义辩论赛”。
颜回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而楼兰国王却被问得哑口无言。
最终,他羞愧地打开城门,迎接儒军入城:“先生高论,我等佩服,这城,献了!”
大月氏的骑兵在冲锋时,突然被路边竖起的“三十而立”标语牌绊倒。
这些标语牌由坚硬的青铜制成,上面刻着孔子的名言,成为了阻挡骑兵的致命陷阱。
骑兵们人仰马翻,叫苦不迭。
【帝国的统治手段】
1. 科举军事化
整个帝国笼罩在一股诡异的氛围中。
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参加“六艺等级考试”,这不仅是获取功名的途径,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射箭考试的靶场血迹斑斑,移动靶上画着诸侯的画像,考生们必须射中目标才能及格。
不及格者会被立即押往“修身营”,在那里接受魔鬼训练——白天负重背诵《论语》,夜晚在泥泞中练习礼仪。,x`x!k~a!n_s`h?u^w?u\.-c*o`m+
营地里,不时传来痛苦的呼喊:“我背!我背!‘学而时习之’……”
2. 《论语》刑法
“民可使由之”被曲解为建立思想警察部队的依据。
这些警察身着黑袍,头戴铁面具,神出鬼没地监视着百姓的一举一动。
百姓们私下里惶恐地议论:“千万别乱说话,被听到就完了……”
“非礼勿视”的刑罚令人毛骨悚然:偷窥者会被刺瞎双眼,但只要支付高额费用,就能购买“复明药方”。
这药方其实是孔子亲自配制的草药,充满了讽刺意味。
有人哭嚎着:“我错了!我愿意花钱!求给我药方!”
“以首报怨”的条款更是引发了无数私刑。
百姓们为了复仇,纷纷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作为正当理由。
街头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拿着竹简,一边打架一边争吵:“我这是‘以首报怨’!你欺负我,我就要还手!”
3. 外交新词
孔子的外交辞令充满了荒诞的矛盾。
当军队踏入邻国领土时,官方公告会宣称:“此乃推行王道之举。”
而对于战争中的屠杀,史官们会轻描淡写地记录:“此乃教化过程中的必要损耗。”
至于扶持的傀儡政权,则美其名曰:“代圣人牧民”。
邻国百姓愤怒地骂道:“这分明是侵略!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李昭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声音颤抖:“比朕的‘天可汗’体系狠多了……”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贞观之治在这个疯狂帝国面前相形见绌。?秒+漳*节?晓′说`徃_ -耕~薪!最+哙+
诸葛小明眼睛发亮,疯狂地记着笔记:“这个‘仁义兵法’值得借鉴……”
他的笔记本上己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战术分析。
魏小鱼激动地举手:“现在去当谏官还来得及吗?我想弹劾孔子!”
她的眼中闪烁着正义的光芒,却不知道面对这样的疯狂帝国,谏言是否还有意义。
画面切换到帝国最高学府——“至圣战争学院”的毕业典礼。
白发苍苍的孔子身穿华丽的元帅制服,胸前挂满了勋章,手中捧着镶满宝石的《论语》。
“记住!”他的声音响彻整个操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停顿片刻,他突然提高声调:“如果修完文德还不服……”
全场师生齐声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