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物业考察之旅
引擎的轰鸣声渐渐被抛在身后,陈默摇下车窗,带着水汽的风立刻涌了进来。EZ晓说网 哽薪嶵全莫干山的民宿开业半年,客房入住率稳定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周末更是常常一房难求。他知道,扩张的时机到了。副驾驶座上堆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标注着十几个新兴旅游城市的名字,红色记号笔在“桂林阳朔”和“杭州千岛湖”两处画了圈——这是他此行的重点目标。
一、漓江畔的古村落
阳朔的雨总是来得突然。陈默站在兴坪古镇的廊檐下,看着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他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三天,每天沿着漓江徒步,用脚步丈量着两岸的土地。手机里存着当地向导发来的定位,显示前方两公里处有个叫“鲤鱼洲”的古村落。
“后生仔,要去鲤鱼洲?”卖姜糖的阿婆递来一把油纸伞,“那里路不好走哦,去年才通的水泥路。”
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雨幕中渐渐露出灰瓦白墙的轮廓。三十多座明清时期的老房子依山而建,漓江支流绕村而过,村口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树龄足有五百年。陈默撑开伞走进村落,发现大多数房屋都挂着“危房”标识,木门斑驳,天井里长满了青苔。
在村头的晒谷场,他遇到了正在修补竹筐的李伯。^8′1~k!s.w?.^c!o?m¢老人皮肤黝黑,指关节粗大,得知陈默的来意,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些老房子,年轻人都嫌破旧搬走咯。你要是能修起来,是好事啊。”
陈默跟着李伯走进一座三进院落。正厅的雕花梁柱虽蒙着灰尘,却依然能看出精致的工艺;后院有口老井,井水清澈见底;站在二楼的美人靠上,能望见远处漓江的碧波和喀斯特山峰的剪影。“这房子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李伯抚摸着斑驳的木墙,“前两年有开发商想来拆了盖酒店,我们没同意。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哦。”
接下来的两天,陈默逐户走访了村里的十几户人家。他发现这里的老房子大多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只是年久失修需要大规模修缮。更难得的是,村落尚未被商业开发,村民们仍保持着打渔、织布的传统生活方式。
“您看这样行不行?”在村委会的长桌前,陈默铺开图纸,“我们不拆一栋老房子,所有修缮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来的建筑结构和风貌。村民可以用房屋入股,年底参与分红,还能优先在民宿里工作。”
村支书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烟圈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散开。“你要是真能做到不毁老房子,还能让村里人有钱赚,我们就信你。?k~s¨j/x¢s!.,c′o*m*”他磕了磕烟袋,“但有一条,不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要让客人来看的是我们鲤鱼洲的真样子。”
离开鲤鱼洲那天,陈默站在漓江码头回望。晨雾中的古村落像一幅水墨画,几只竹筏在江面缓缓划过。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保留38栋古建筑原貌,改造12栋为精品客房,利用闲置谷仓改造成民俗体验馆,邀请村民担任手作老师。
二、千岛湖畔的别墅群
从桂林飞往杭州的航班上,陈默翻看着千岛湖的资料。这个由一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湖泊,近年来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热门度假地,但高端度假物业却寥寥无几。他此行的目标,是位于湖岸线中段的一片闲置别墅群。
出租车沿着湖边公路行驶,窗外的湖面像被打碎的蓝宝石,岛屿星罗棋布。物业中介指着远处一片白色建筑:“就是那里了,2008年建的,原来想做高端度假村,后来资金链断了,一直空着。”
陈默沿着石阶走到湖边,二十栋独栋别墅沿着坡地排列,每栋都有私人码头和观景露台。他推开一扇虚掩的门,内部装修已经过时,但空间格局合理,透过落地窗能将湖景尽收眼底。“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中介在一旁介绍,“水管老化,网络不通,污水处理系统也得重做。”
傍晚,陈默坐在湖边的礁石上,看着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他打开手机地图,测算到杭州、上海、南京的车程都在三小时以内,这意味着周末短途度假的客源基础稳固。远处传来摩托艇的声音,几个年轻人正在水上运动,这片沉寂多年的湖面,似乎正在等待被唤醒。
第二天,他联系了当地做旅游规划的朋友。“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私密性,”朋友指着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