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大明正德十二年,明武宗朱厚照混出了皇宫,”
“来到了边防重镇宣府,为了满足自己征战西方的愿望,也为了恢复大明御驾亲征的传统,”
“朱厚照还自封为‘威武大将军’”
“碰巧的是,鞑靼的小王子亲率五万大军,进犯大同,总兵王勋害怕皇帝有所闪失,”
“于是劝说朱厚照回京,朱厚照岂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亲自领兵北上。¢小^税!C`M`S_ .蕪′错¨内~容-”
“鞑靼小王子虽然不知道这个威武大将军什么来头,却也丝毫不敢懈怠,”
“两军大概十万人,在应州城外来了一场决战,双方人马激战一日,”
“小王子兵败退走,朱厚照初次领兵就取得了应州大捷。”
“然而蹊跷的来了,朱厚照死后的《武宗实录》记载,鞑靼人此战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了五十二人,甚至还有乘舆几陷的记载。”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刚想夸赞几句自己的子孙还有勇气亲身上战场,
结果这赞美的话语还没说出口,就被这战损比给震惊的掉了下巴。
他转头问众人,
“这乘舆几陷,是个什么意思?”
“李善长开口道:这意思是皇帝的座驾几乎要被敌人包围。”
“大概这位明皇,中军大帐被敌人攻击,状况也应当是十分的危险。”
朱元璋立刻皱起了眉头道:
“这个什么实录记的有问题啊!”
“咱不说别的,但凡打仗,就算不知道对面的是我大明的皇帝,都快打穿中军营帐了,胜利在望,断然没有退避的道理。+b¢o+o_k′z¨u¢n¨._c+o?m~”
“这鞑靼人也绝不是什么贪生怕死之徒,不可能到手的胜利不要。”
“皇帝的御前班值,也不可能在敌人打到御前还不拼命的。”
“五万对五万,打了一天,两家加在一起就死了几十个?”
“真当打仗是过家家呢?”
“要是这帮人瞎写的,谁这么大胆子,敢把皇帝的功劳给黑了?”
“莫非是带清的那些人见不得咱大明皇帝威武,写史书的时候胡乱写的?”
大明位面
永乐年间
朱棣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问题,兀自怀疑道:
“若是如实记载双方交战一日,伤亡就绝不可能是这点。”
“就算战报可以模糊,可是双方的战线却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这鞑靼人退兵了也是事实,”
“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大明是胜了,那么又是谁在抹黑我大明皇帝的功劳?”
大清位面
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看着天幕,折扇轻摇道:
“这正德皇帝也是可怜,居然被些文官污蔑至此,当初朕看到这记载还好奇呢。”
“堂堂一国之君,御驾亲征,明明是胜了,却被手底下的文官给抹杀了功劳。-1¢6·k-a-n.s!h·u_.¨c¢o!m_”
“可惜他们不懂,多用刀,这帮人就要多听话就有多听话。”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不少人对这一战的结果充满了质疑,表示这史书里记载的到底是不是胡编乱造。”
“这一战,明军到底是输是赢。”
“而根据对众多历史细节的分析,这应该是写史的时候使用了一种春秋笔法,使得读者很容易就轻视甚至误解这场战争。”
“首先,斩首十六人,并不代表只杀了十六人。”
“因为同样是《武宗实录》里的记载,此战不仅有斩首十六还有获马匹六百八十匹。”
“这些马匹不可能是鞑靼人送到明军的手里的。”
“第二,鞑靼人的首级是很难获得的。”
“根据《大扎撒》的规定,将战死的萌古人尸体带回家乡可以获得军功和好处。”
“获得首级可能真的是十六,但是杀伤人数就被模糊了。”
“而且除了对于从此战争总结以外,明实录对于这次的战争也是十分的详细的,”
“在描写这次战争的时候也一样出现了‘颇有杀伤’和‘众殊死战’的描写。”
“这也侧面说明了,鞑靼人的死伤也绝不只有十六人。”
“而世宗实录里还明确记载了此战还有生擒的俘虏,这一点在《武宗实录》里也被故意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