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商城:穿越1937 > 第十四章:鸾凤和鸣前的战备·1937年9月27日

第十四章:鸾凤和鸣前的战备·1937年9月27日

喝茶”,在见识到杜承渊部队的威力后,纷纷跪地求饶,发誓不再滋事。官道旁的百姓家中,士兵们帮忙张贴喜字,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当武月如的马车经过时,路边的老人们纷纷作揖祝福,孩童们追着马车嬉笑奔跑,整个官道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在寇楼村,武家大院早己张灯结彩。高高的门楼上挂着大红灯笼,门两侧贴着喜庆的对联,“良辰美景结良缘,吉日佳期成佳偶”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武振山站在门口,望着女儿乘坐的马车缓缓驶来,眼眶不禁湿润。自武月如去杜家老宅后,他虽时常派人探望,但心中始终牵挂。“爹!”武月如掀开轿帘,踩着红绸铺就的台阶走下马车,她今日特意换上了杜承渊送的翠玉发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武振山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王虎带着部队迅速在武家大院周围布防。东、西、北三面高墙增设瞭望塔,塔上的士兵手持望远镜,警惕地观察着西周的动静;南面开阔地埋设了简易绊雷,并用杂草和树枝进行伪装;大院西角设置了机枪阵地,重机枪的枪口指向各个方向。“武老爷放心,在团长婚礼前,寇楼村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王虎拍着胸脯保证。武振山连忙将他请进堂屋,吩咐下人端上刚沏好的碧螺春:“王营长辛苦了,有你们在,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此时的郑集镇,杜承渊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婚礼细节。他来到郑集镇最大的绸缎庄,老板见是杜团长亲临,忙将压箱底的极品云锦全部取出。店铺内,各色绸缎琳琅满目,流光溢彩。“要正红色,绣上百鸟朝凤。”杜承渊指着一匹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的绸缎,“再准备十匹月白色布料,给月如做嫁妆。另外,找最好的绣娘,务必在两日内完成。”老板连连点头,立刻召集店里的绣娘,叮嘱她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优先赶制杜团长的订单。杜承渊又转身对陈铁成:“去把戏班子请来,婚礼当日要唱足三天三夜。曲目要精心挑选,既要喜庆,又要有抗日的气势。”

婚礼的喜帖也在此时送往各个乡镇。喜帖用洒金红纸制成,上面的烫金字迹闪闪发光。杜承渊特意在喜帖中附上邀请函,邀请周边乡镇的乡绅、保长以及其他抗日武装的代表前来观礼。他希望通过这场婚礼,加强与各方的联系,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夜幕降临,郑集镇的街道上依旧灯火通明。杜承渊来到临时搭建的婚礼场地,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场地选在镇中心的广场,西周用红绸装饰,中间搭建起一座高大的喜台。喜台上,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台下,摆放着数百张桌椅,准备宴请宾客。杜承渊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从桌椅的摆放位置到酒菜的准备情况,不放过任何一处疏漏。“舞台的灯光要再亮些,音响设备确保万无一失。”他对负责布置的士兵说道,“还有,安保工作一定要加强,不能出任何差错。”

子时,杜承渊在作战室汇总当日事务。系统界面显示:

当前时间:23:59:00

余额:276,970元

每日收益:每秒5元

部队构成:系统士兵3300人(新增300德械精兵),本土士兵5380人,德械军官60人,技术人员125人,战场老兵55人

部队编制: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独立营(驻守寇楼村)、保安三团

重要行动:兑换300德械精兵并部署训练;精锐一营护送武月如至寇楼村并完成布防;黄集镇兵工厂投产德式子弹;研制成功改良炸药并启动生产线建设;全面推进婚礼筹备工作,完成喜帖发放、场地布置等多项任务

随着43,200元收益到账,余额攀升至320,170元。杜承渊望着地图上寇楼村新标注的红色防御圈,又想起武月如临走时温柔的眼神。他知道,这场婚礼不仅是儿女情长,更是一场向日军和各方势力宣告主权的仪式。而那些新招募的德械精兵,那些改良的武器装备,都将成为他守护爱人、守护这片土地的坚实后盾。窗外,夜风裹挟着远处传来的更鼓声,杜承渊握紧腰间手枪,静待黎明的到来。他明白,在婚礼的喜庆背后,更大的挑战正悄然逼近,而他和他的队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