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盟军也开始增兵。这场用积分堆砌的战争,远未到停歇的时候。
六、雨林与荒原的双重绞杀:1944年9月的战略狂飙(1944年9月22日 - 9月28日)
暴雨如注的深夜,杜承渊伫立在泗水港的地下指挥室内,头顶的煤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明明灭灭。系统面板悬浮在视网膜前,7775万积分的数字在雨光中闪烁,如同跳动的心脏。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作战地图上新几内亚岛的轮廓——那片墨绿色的雨林,与澳大利亚内陆赭红色的荒原,此刻同样布满了未知的杀机。
"兑换三个标准步兵师,按德军1944年春装标准配置;启动'丛林之子'计划,组建两个土著步兵师。"沙哑的指令落下,系统瞬间弹出长长的消耗清单:德式装备的步兵师耗费450万积分,土著师的组建、训练及装备消耗280万,积分余额骤降至7045万。杜承渊凝视着余额数字,想起穿越时的8890万初始积分,这场用虚拟数字堆砌的战争,早己将他推向了悬崖边缘。
电讯室内,发报机的滴答声与雨声交织。新组建的三个步兵师正在港口紧急登船,士兵们扛着MG42通用机枪与Pak36反坦克炮,帆布背包里塞满系统兑换的MP40冲锋枪与油纸包裹的弹药。而在另一个码头,两个土著步兵师的战士们正在涂抹驱蛇草药,他们的装备混杂着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自制的淬毒竹箭,腰间还别着用积分兑换的简易手雷。杜承渊特意划出80万积分,为全军购置了5000顶丛林迷彩盔和抗疟疾血清——在新几内亚的雨林里,疾病往往比枪炮更致命。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战场的凯瑟琳镇外围,硝烟从未消散。杜承渊通过加密电台下达指令:"第5装甲旅沿铁路线推进,第11步兵团绕道突袭后方补给站。"他将每日收益的40%投入澳洲战场,用120万积分兑换的150毫米榴弹炮正在荒原上缓缓移动,炮组成员们顶着烈日调试方位,帆布水箱里的水己经浑浊发臭。
9月23日凌晨,12艘运输船载着2.7万名士兵从布干维尔岛启航,首指新几内亚岛东北海岸。旗舰甲板上,杜承渊看着士兵们往步枪弹仓里涂抹防水油脂,土著战士们围着火堆吟唱古老的战歌。"记住,"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雨中回荡,"每占领一公里,都是对积分最首接的兑换!"
登陆战在暴雨中打响。日军依托珊瑚礁和椰子林构筑的防线如同铁幕,九二式重机枪的火舌撕开雨幕,子弹在浅滩溅起串串水花。三个德式装备的步兵师组成楔形阵型,MG42的怒吼声与MP40的连射声交织,弹壳如雨般落在泥泞的沙滩上。两个土著步兵师则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侧翼的红树林迂回,他们手持淬毒长矛,在齐腰深的泥水中悄无声息地接近日军哨所。当第一辆九七式坦克碾过日军战壕时,系统提示音在杜承渊耳边响起:占领海岸线30公里,控制面积500平方公里,每日积分收益提升至50.1万。
但雨林深处,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日军第18军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藤蔓缠绕的丛林中埋设诡雷,用掷弹筒对行军纵队发动突袭。杜承渊站在临时搭建的观察哨里,看着地图上不断闪烁的红色警报。"调用150万积分,兑换100门九二式步兵炮!"他的指令下达后,数百名土著战士立刻投入到搬运工作中。这些拆解后的火炮部件,被绑在竹制担架上,沿着狭窄的兽径艰难前行。
而在澳大利亚,凯瑟琳镇的攻防战己进入白热化。第5装甲旅的M3斯图亚特坦克在荒原上掀起漫天红土,却在澳军的反坦克壕沟前受阻。杜承渊当机立断,消耗50万积分,从系统兑换了2000枚磁性反坦克手雷。夜幕降临时,敢死队员们冒着炮火接近壕沟,将手雷吸附在澳军坦克的底盘上。剧烈的爆炸声中,防线终于出现缺口。
9月27日,新几内亚战场迎来总攻。五个师的兵力如同潮水般涌入日军主阵地,MG42的撕裂声、九二式步兵炮的轰鸣与土著战士的战吼震耳欲聋。一名德式装备的士兵在冲锋中被掷弹筒碎片击中,他手中的MP40却仍在喷射火舌;一位土著战士用竹箭刺穿日军咽喉,自己却倒在随后而来的机枪扫射下。经过12小时的血战,日军防线彻底崩溃,残部向内陆逃窜。系统数据实时更新:新增控制面积2800平方公里,控制人口增加6.2万,每日积分收益跃升至51.3万。
同一天,澳大利亚战场也传来捷报。第11步兵团成功突袭澳军补给站,缴获的燃油和弹药足够联军再战一周。凯瑟琳镇的守军失去后勤支持,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杜承渊在战报上签下名